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甘遂
【英文名】:RADIX KANSUI
【拼音】:Gān Suí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苦甘,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甘,大寒,有毒。
③《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甘,大寒,有毒。
③《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毒。
【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入药部分】: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产地和分布】:多生于草坡、农田地埂、路旁等处。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甘遂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细长,弯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状、指状或长椭圆状块根,外表棕褐色。茎常从基部分枝,下部带紫红色,上部淡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及狭披针形,长2-9cm,宽4-10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9,基部轮生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1.5-2cm,宽8-9mm;每伞梗常再次分叉,细弱,长2-4cm;苞叶1对,三角状卵形,长5-9mm,全缘。总苞陀螺形,长约2mm,先端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白毛,腺体4,新月形,黄色,两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无毛,灰褐色,长约2mm。花期4-6月,果期6-8月。
【功效】:泻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①《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②《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③《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④《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①《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②《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③《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④《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