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青蒿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
【拼音】:Qīnɡ Hāo
【别名】:草青蒿、蒿子、臭蒿、香青蒿、香蒿、臭青蒿、细叶蒿、苦蒿、细青蒿、草蒿子
【药材类别】:全草类
【性味】:苦微辛,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本草求寡》: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本草求寡》: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少阳、厥阴血分。
②《滇南本草》:入脾、胃。
③《本草新编》:入胄、肝、心、肾四经。
①《纲目》:少阳、厥阴血分。
②《滇南本草》:入脾、胃。
③《本草新编》:入胄、肝、心、肾四经。
【入药部分】: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和分布】: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形态特征】:黄花蒿 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全株具较强挥发油气味。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平铺地面,开花时凋谢;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为黄褐色,无毛,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玟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下膛渐细小呈条形。头关花序细小,球形,径约2mm,具细软短梗,多数组成圆锥状;总苞小,于状,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①《纲目》:治疟疾寒热。
②《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③《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④《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⑤《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⑥《本草新编》:退暑热。
⑦《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⑧《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①《纲目》:治疟疾寒热。
②《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③《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④《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⑤《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⑥《本草新编》:退暑热。
⑦《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⑧《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