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柴胡
【英文名】:RADIX BUPLEURI
【拼音】:Chái Hú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归经】:归肝;胆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入药部分】:伞形科植物柴胡干燥根
【产地和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灌输、安徽、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茎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
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茎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
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