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薤白的功效与作用

薤白
【名称】:薤白
【英文名】:Longstamen Onion Bulb
【拼音】:Xiè Bái
【别名】:薤根(《肘后方》),藠头(《陆川本草》),大头菜子(《新疆药材》),野蒜、小独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小蒜、宅蒜(《河北药材》),薤白头(《药材学》)。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辛;苦;性温。
①《木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温,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温,滑,无毒。
④《医林纂要》:甘酸辛,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入药部分】:为百合植物小根蒜、藠子、长梗薤白或天蓝小根蒜等的鳞茎。
【产地和分布】:1.小根蒜: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
2.藠头:我国长江流域和南部各首区广泛栽培,鳞茎多供食用,也有野生者。
3.长梗薤白:分布于东北及河北。
4.天蓝小根蒜:分布于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形态特征】:  1.小根蒜,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鳞茎近球形,直径0.7-1.5cm,旁侧常有1-3个小鳞茎附着,外有白色膜质鳞被,后变黑色。叶互生;叶苍绿色,半圆柱状狭线形,中空,长20-40cm,宽2-4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花茎单一,直立,高30-70cm,伞形花序顶生,球状,下有膜质苞片,卵形,先端长尖;花梗长1-2cm,有的花序只有很少的小花,而间以许多的肉质小珠芽,甚而全变不小株芽;花被片6,粉红色或玫瑰色;雄蕊6,比药被长,花丝细长,下部略扩大;子房上位,球形。蒴果倒卵形,先端凹入。花期5-6月,果期8-9月。
  2.藠头,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直径1-1.5cm;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叶基生,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长。花葶侧年,圆柱状,高20-40cm,总苞膜质,2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形,松散,花梗为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花淡紫色至蓝紫色,花被片6,长4-6mm,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钝头;花丝为花被片的2倍长,仅基生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两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子房宽倒卵形,基部具3个有盖的凹穴;花柱伸出花被。花、果期10-11月。
  3.长梗薤白,植株无葱蒜味。鳞茎单生,卵球状或近球状,直径1-2cm;鳞茎外皮灰黑色,膜质,不破裂,内皮白色。叶圆柱状或近半圆状,中空,具纵棱,沿纵棱具细糙齿,等长于或长于花葶,宽1-3mm。伞形花序疏散;小花梗不等长,长7-11cm,基部具小苞片;花红色至紫红色;花被片基部彼此靠合成管状,花被片长7-10mm,子房每室具6胚珠。花果期7-9月。
  4.天蓝小根蒜,鳞茎近球形,直径1-2cm,基部常具外皮暗紫色的小鳞茎。鳞茎外皮暗灰色,纸质,不破裂,内皮白色,膜质。叶3-5枚,条形,背面具1条纵棱,有时为三棱状条形,干时常扭卷,比花葶短,宽2-5mm,到花期逐渐枯死;叶片和叶鞘光滑或沿纵脉具细糙齿。花葶高25-85cm;伞形花序球状或半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有时具珠芽;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6倍;花天蓝色,干后常变蓝紫色。花、果期6-8月。
【功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①《本经》:主金疮疮败。
②《别录》: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③《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
④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凤。
⑤《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
⑥《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煮食之。
⑦《本草图经》: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
⑧《本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
⑨《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
⑩《纲目》: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温补助阳道。
⑾《本草备要》:利窍。治肺气喘急。
⑿《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
⒀《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发散解表,健胃,开膈。
⒁《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