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石菖蒲
【名称】:石菖蒲
【英文名】:Grassleaf Sweelflag Rhizome, Drug Sweetflag Rhizom
【拼音】:Shí Chānɡ Pú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①《本经》:辛,温。
②《另口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归经】:入口、肝、脾经。
①《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入药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生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

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芳香,粗5-8mm,外皮黄褐色,节间长3-5mm,根肉南,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因而植株成丛生状,分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片薄,线形,长20-30(-50)cm,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mm,先端渐狭,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mm,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暗绿色,无中脉,平行脉多数,稍隆起。花序柄腑生,长4-15cm,三棱形。叶状佛焰苞长13-25cm,为肉穗花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穗花序圆柱状,长2.5-8.5cm,粗4-7mm,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花白色。成熟果穗长7-8cm,粗可达1cm;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花、果期2-6月。
【功效】: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