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
【名称】:香附
【英文名】: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Rhizome of Nutgrass Ga
【拼音】:Xiānɡ Fù
【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猪通草茹,三棱草根,苦羌头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辛;微寒;无毒。
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
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归经】: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入药部分】: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生于荒地、路边、沟边或田间向阳处。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好。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根状茎细长,部分肥厚成纺锤形有时数个相连。茎直立,三棱形。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上,叶片窄线形,长20~60cm,宽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质硬;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几等长或长于花序;小穗宽线形,略扁平,长1~3cm,宽约1.5mm;颖2列,排列紧密,卵形至长圆卵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每颗着生1花,雄蕊3,药线形;柱头3,呈丝状。小坚果长圆倒卵形,三棱状。花期6~8月。果期7~11月。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