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仙茅
【英文名】:RHIZOMA CURCULIGINIS
【拼音】:Xiān Máo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独脚仙茅、蟋龙草、风苔草、冷饭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黄茅参、独脚黄茅、独足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辛,温,有毒。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归经】:入肾、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入药部分】: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主产于中国四川南部、云南、贵州、广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和广东。在东南亚各国及日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仙茅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或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花期6~8月。
【功效】: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