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紫草的功效与作用

紫草
【名称】:紫草
【英文名】:Root of Sinkiang Arnebia,Root of Redroot Gromwell,
【拼音】:Zǐ Cǎo
【别名】:藐、茈草、紫丹、紫芺、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 山紫草、红石根、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苦;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
④《纲目》:甘咸,寒。
【归经】:入心包络、肝经。
①《纲目》:入心包络、肝经血分。
②《雷公炮炙论》: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
【入药部分】: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产地和分布】:①紫草:生于山野草丛中、山地阳坡及山谷。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广西、贵州、江苏等地。
②新藏假紫草:生长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分布新疆、西藏、甘肃等地。
③滇紫草: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分布云南及西藏、四川、贵州。
【形态特征】:  ①紫草:多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根直立,圆柱形,略弯曲,常分歧,外皮暗红紫色。茎直立,单一或上部分歧,全株被粗硬毛。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花两性;苞片叶状,两面具粗毛;花萼短筒状,5深裂,裂片狭渐尖;花冠白色,花冠管短,先端5裂,喉部具有5个鳞片状附肢,基部具有毛状物;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短或无;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线形,柱头球状,浅裂。小坚果直立,卵圆形,淡褐色。种子4枚,卵圆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②新藏假紫草:多年生草本,高25~35厘米,全株被白粗硬毛。根直生,略呈圆锥形,支根常数个扭转在一起。茎直立,单一或基部两歧,被长硬毛。根生叶丛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黄绿褐色;茎生叶互生,较短小,无柄。蝎尾状聚伞花序密集于茎顶,花两性;苞片线状披针形,具硬毛;花萼短筒状,裂片5狭窄叶状,与花冠等长或超出;花冠长筒形,紫色或淡紫色,长达1.5厘米,裂片5,椭圆形,外侧略被白毛,喉部与基部光滑;雄蕊5,花丝短或无;子房上位,花柱纤细,柱头球形,2深裂。小坚果阔卵形,淡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③滇紫草: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直立,圆柱形,质坚硬,外皮暗红紫色。茎单一,直立,无柄;基生叶狭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20厘米,宽约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被糙伏毛,叶背中脉被长硬毛;上部叶渐小,披针形。蝎尾状聚伞花序呈圆锥形;花两性;萼筒几全裂,裂片线形至披针形;花冠筒状,红色,长约1.4厘米,先端5浅裂,裂片呈三角形,反卷;雄蕊5,花药5个相连包围花柱,基部楔形,花丝短,被白色柔毛;子房上位,深4裂,花柱露于花冠之外。小坚果卵形,淡褐色。花期初夏。
【功效】:凉血;活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