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跟中国、埃及、巴比伦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一。古代的印度人民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印度河全长3200千米,河水丰沛,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古印度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的国家合称。中国汉代史籍称为“身毒”或“天竺”,直到近代才改译为“印度”。
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河谷所进行的发掘表明,这里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已存在着自成一格的文化。因为遗址最先在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发现,所以古印度文明通称为“哈拉巴文化”。由于发现的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因此又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陆续发现了250多处遗址,分布的区域十分广大,西近伊朗边境,东近德里,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北部以哈拉巴为中心,南部以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为中心,东西约1550千米,南北约1100千米,面积超过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地域的总和。
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从遗址的发掘来看,哈拉巴文明属于青铜时代的城市文明。
公元前3000年左右,哈拉巴文化逐渐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这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熔解矿石、锻冶、铸造和焊接金属器具。他们还按一定比例制造合金,也就是青铜。
这时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使用青铜制的锄头、镰刀、武器和家庭用具。手工业除冶金外,还有纺棉、织布和制陶。陶器制造已使用陶轮,并饰以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宝石和象牙等雕刻技术也很精巧。还发现一些石制印章,刻有图案和文字,但尚未能释读。
由于印度河经常泛滥成灾,人们在和洪水进行的斗争中,学会了筑坝和引水灌溉。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豌豆、甜瓜、椰枣、棉花、胡麻等。而种植棉花在世界史上以此为最早。在家畜中有牛、羊、猪、鸡等。在晚期的哈拉巴遗址中还发现有马骨,但当时是否已开始役使马,无法确定。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处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摩亨佐·达罗城占地达260公顷。街道布局整齐,纵横交错,主要街道宽达10公尺。城内有很大的公共浴池,可能与宗教仪式有关。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包括大厅和许多房间,还有两层建筑,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另外一些小房屋则根本没有排水没备。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已经出现了统治机构,产生了国家。
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文明的商业盛极一时,国际贸易特别频繁。遗址里发现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了它与波斯、两河流域、中亚,甚至缅甸、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在波斯湾的巴林岛(古代称为狄尔蒙)发现了许多哈拉巴文明物品,表明巴林岛在当时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之间进行海运贸易的一个中转站。从楔形文字的记载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哈拉巴文明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铜、木料(如柚木)、石料(如闪长石、雪花石膏)、象牙制品、天青石、红玛瑙、珍珠等。
由于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形成了度量衡制度。计量长度,人们用介壳尺和青铜杆尺。重量是用砝码来衡量,单位重量约为0.875克。珍宝珠玉的买卖用小砝码,主要用二进位制;非贵重物品用大砝码,十进位制。
哈拉巴文明存在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亡,但衰亡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有的专家认为是遭到了雅利安人的入侵,因为城市中的巷道和房屋中发现了很多带有刀痕的骸骨,有的骸骨呈痛苦挣扎状,而且城市也遭到了毁坏。有的说是火山爆发,大量的泥浆把城市吞没。还有的说是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退化,致使哈拉巴文明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