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初的春联是由两块桃木削成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和一只老虎。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上一片桃林里住着力大无比的兄弟俩,兄叫神荼,弟叫郁垒,兄弟俩对桃林细心照料,使桃林结了许多桃子,附近百姓都说这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
在度朔山的东北部,住着一个十分残酷的野王子,他听说桃林里有仙果,便派人去摘,但被神荼、郁垒赶走了。野王子知道后,勃然大怒,亲自带了十几个亲信,装成青面獠牙的鬼怪,准备谋害兄弟俩,但却被兄弟俩一一活捉后喂了老虎。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神荼、郁垒兄弟俩的名字和本领越传越远。兄弟俩去世后,人们都说他们上了天堂,被封为惩治鬼怪的神仙,而他们生前所种的桃林能驱鬼辟邪。于是,每逢过年,人们便削下两片桃木片,画上神荼、郁垒与虎,悬挂在门边,以驱灾压邪,因是桃木条制作的,所以称为“桃符”。
到了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公元964年),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
后蜀皇帝的这两句对联,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