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由来—来历
足下是一个词语,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锦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锦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火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最终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对他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