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寺的由来

寺的名称与古代官名有关.

明清时以礼、户、吏、兵、刑、工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为九卿,所居称“寺”。秦时,凡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合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鸿胪寺等。后来,官府都引申为“官寺”。

东汉明帝时,天竺国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经东来,止于洛阳鸿胪寺。以后,在雍关以西专筑藏经之舍,命名“白马寺”。由此,“寺”便成为僧人藏经、讲佛的场所。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以“伽蓝”为僧寺名,隋炀帝大业中改称道场,唐朝又复改称寺,一直至今。

我国的寺与庙有本质的区别,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这些佛是超然世外的。人们在寺中的祈求,寻求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庙奉供的多是历史上的名人,如关帝庙、忠武庙、孔庙;有些则是百姓世俗的宗教场所,如主生死祈福的东岳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