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敖包的由来

著名民歌《敖包相会》咏唱了美丽的爱情思念。这个“敖包”由何而来呢?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随着喇嘛教的不断兴盛,敖包在广大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外出的蒙古人经过这些敖包,都要叩头参拜,并献上供品,还给这些敖包堆上几块石头或添一些土,以示对神灵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