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之谜

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之谜?原子弹的横空出世无异于毁灭性打击的突然降临。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就是见证。

1945年8月6日凌晨2时40分,美国飞行员驾驶着被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的轰炸机滑出了跑道,升空。从现在起,用丘吉尔事后的话来说,“依诺阿盖依”号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人世了。

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之谜

7时,天空一片晴朗。7时30分,为投弹做准备。

8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轰炸机迅速离开。

9时整,“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9时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9时16分。

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广岛30万居民中有将近一半遭致死亡。

杜鲁门是在奥古斯塔巡洋舰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当时很振奋。

8月9日,美国在长崎市第二次投下了原子弹,有7万多人遭致死亡。

美国在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前,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日本也已显露败象。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使用原子弹,当时美国国内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常规炸弹就能结束战争,不必使用原子弹。例如,艾森豪威尔将军和陆军部长史汀生都认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放原子弹“完全没有必要”,还会“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

而杜鲁门总统却主张使用原子弹,他认为这是结束战争的一种上佳的手段。趁在苏联对日宣战之前使用,也有利于战后与苏联的抗衡。而且,在投放原子弹后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发表声明,要日本接受提出的条件,早日投降,否则的话,日本只会自取灭亡。另外,前总统罗斯福早在1944年秋就曾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定过一项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直至其投降的备忘录。

为了找一个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正当理由,杜鲁门决定,7月26日向日本发出一个最后通牒:必须执行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本土全将毁灭”。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最后通谍不予理睬,美国便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

那么,原子弹投向哪些目标呢?为此,华盛顿专门成立了一个目标委员会。他们认为,投掷目标应具有相当完整的军事设施,可以充分显示毁灭性破坏的效果,能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起初,有人主张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向日本首都东京,这个建议很快便否决了,因为东京已在美国空军大规模的轰炸中化为一片废墟,失去了投掷原子弹的意义。后来,目标委员会选定了17座侯选城市,以后又缩减到5座,而其中的京都和广岛被定为AA级目标,横滨和小仓被定为A级目标,新泻为B级目标。负责制造原子弹的格罗夫斯将军主张将原子颗投向京都,他认为,“从心理角度讲,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中心,京都人更能理解这种武器的重大意义。”他的这一主张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坚决反对。史汀生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圣地,毁掉了它,“日本人将永远不会原谅美国”。为此,史汀生还找了马歇尔,并找了杜鲁门总统,最后才决定放过京都,最终把目标锁定了广岛。其实,真正使京都幸免于难的功臣应是中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早在1944年夏,梁思成就和他的学生及助手拟定了一份建议书,指出日本的古都和古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建议美军在军用地图上将它们标示出来,作为保护对象免予轰炸。美国接受了梁思成的建议,并请梁思成的助手帮助在军用地图上做了标志。战后,日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曾在《朝日新闻》上以大字标题把梁思成等中国学者奉为“古都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