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杀婴食子之谜
动物未解之谜?动物杀婴食子之谜俗话说:“虎毒不食仔”。意思是说,动物为了延续自身种族,使自身遗传基因能不断传递下去,具有一种天生保护和抚育自身后代的本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动物爱护幼崽的情景,比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崽,一旦遇到危险,母鸡就会把小鸡拢在自己卵翼下。但动物的杀婴食子现象也十分普遍,从灵长类、食肉类、啮齿类,到鸟类、鱼类都有发生。
据观察,在猴子、猩猩和狒狒中就经常发生杀婴现象;在空间很小的实验室里,鼠笼里的母鼠也常常咬死刚生下来的鼠崽;而黑鹰则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生出的第二只雏鹰杀死。该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呢?美国人类学家多希诺认为,由于动物繁殖过多,为了减少对食物的竞争,才出现了这种杀婴现象。他认为实际上这是动物为了维护生存的平衡而采取的一种办法。这种说法,可以解释一些动物的杀婴行为。但有些动物并不是因为繁殖过多而杀婴的,所以,有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种假说,即优胜劣汰说。他们发现,灰尾叶猴过着群居生活,一般由1-3只成年雄猴为头领,领导着25-30只猴子。当一只年轻雄猴登上首领宝座时,会杀死几乎所有未断奶的幼猴。发生这种情况绝非因为空间狭小,也绝不是由于食物不充足。他们认为,这个新首领杀死所有未断奶的幼猴,是为了更快地得到自己的子孙。因为一般哺乳动物在哺乳期不发情,杀死吃奶的小猴可使母猴早发情,以便尽早育出头领的子代。通常这种杀婴行为都是在短期内进行的。比如雄鼠与母鼠交配15天后就停止杀婴,大概是为了防止误杀自己的后代。一旦自己的幼鼠出世,雄鼠一反往日的残暴,对幼鼠关怀备至。这种说法也有其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有些动物如兔、绒鼠、袋鼠、黄鹿等,产后即可发情,它们为什么也要杀死子婴呢?还有一些动物,在它们有了子代以后也未停止杀婴,这又是为什么?看来,对动物杀婴现象要想做出圆满解释,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