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村民柳树发说,19世纪70年代的一年冬天,县里的渔业社的三人到江边拾木。突然其中一人在江水中摔了一跤,其他两人过去搀扶时,硬生生从水下搬起一个大“方砖”,后来,又看见他们在水下摸来摸去,自己和老伴儿跑过去,看到那“方砖”黑糊糊的,足有一尺见方,后来知道这东西是铅做的,可能是船上的机械装有一写东西还是把他们惊呆了:是大的银铂子一个银元宝和个头小一点的金锭,此外,他们还摸着了些铜钱,原本是一串串的,可是一捞起来,绳子就立即断开了。
据说捞起金银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作“银窝子”,据记载,这种叫法从19世纪20年代便开始了。谈起“银窝子”的由来,72岁的杜云秀老人说还是在她自己小的时候。
她的奶奶便说起,约在1900年,一艘载有金银珠宝的货船,由四川万县下行至青滩上滩基建石处,由于水位落差过大被掀翻,船上的财宝被江水顺流逐步冲到青滩中滩的斗子石处,掉进了江底乱石的缝隙间,有人便称该处为“银窝子”。1949年以前,就有人在“银窝子”那里捞到过银锭以及二十多公斤重的紫铜器。位于青滩寺大岭上的双龙寺,其中所塑“庙王爷”头顶上的银帽子便是在江中捞起的银锭做的。
据《秭归青滩史志》记载:1946年,四川民生航运公司“民熙”号在长**滩遇难倾覆。“民熙”号主要载有部分国民党军官的大宗财物,其中不乏有珠宝等昂贵器物,而军官家属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根本无法计算。解放前,在千里长江航道上,外商货轮也非常活跃,除了生意上的货物外,一些从中国通过各种渠道所得的金银珠宝、珍贵文物占这些外商货轮载货的相当大一部分,但在当时,由于三峡航道未经建设,危险重重,而西陵峡青滩三滩又是航道中着名的险滩之一,不少外商船只稍有不慎,便船货皆覆,不少财产从此长眠江底。
对于青滩的险,苏轼曾这样描述: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但就是这样的“凶滩”在从湖北宜昌至重庆的660公里川江航道上也只不过是繁星一点。据《秭归县志》记载:三峡库区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川江航道,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区,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沿程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仅地处长江西陵峡地段的秭归县境内就有牛口滩、泄滩、吒滩、新滩、崆岭滩等着名险滩21处,抗战时期及其以前,往来船只均在这些险滩受阻,稍有不慎,船翻人亡,损失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