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的大旱灾现象

    许多人只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但其表现的灾难性后果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知不多,来揭秘吧收集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每隔数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的大旱灾现象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 
    1992年,非洲津巴布韦、南非等十一个国家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旱灾,有几亿人口受灾,其灾情之严重举世罕见。这是一场罕见的旱灾,它几乎遍布了南部非洲所有的国家。津巴布韦、赞比亚、南非等国家受灾最为惨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该地区的十一国1992年农业总收入只相当于往年的一半。粮食紧缺,全年需要进口一千多万吨粮食,是常年的四倍,需要紧急救援用粮三百多万吨。
  有“粮仓”之称的津巴布韦由于1992年粮食收成量还不及上年的1/3,需要进口玉米150多万吨,几乎各地都有灾情,受灾人数达450万,占总人口的一半。在莫桑比克,全国需要进口100多万吨粮食,23万人受到饥饿威胁。赞比亚缺粮60多万吨,因为河流水位急降,迫使赞比亚只得终止电力出口,造成损失达1800万美元。
    而南非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国,同样也面临着最严重的旱灾。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受灾,粮食低于往年的三分之一,需要进口450万吨玉米。马拉维受灾人口达5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70%。旱灾也使许多农场主陷入经济绝境,许多农场颗粒无收。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的大旱灾现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1992年3月6日,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动员组织国内抗旱并呼吁国际援助,组成了以副总统为首的“保护公民协调委员会”,协调全国的抗旱赈灾工作,政府部长还分头到各省进行抗旱赈灾,并决定4月18日的国庆活动就简。
  赞比亚总统奇卢巴号召全国人民存贮好粮食,并呼吁农民换种耐旱品种。赞政府还宣布建立由农业部长斯科特领导的抗旱赈灾工作组,同时拨出4400万美元用于救济农村灾民,鼓励农民播种抗旱作物,要求财政金融机构首先向灾民提供贷款。
  博茨瓦纳总统马西雷宣称1992年是“旱灾年”,号召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共同来实施旱灾救济计划。
  坦桑尼亚政府力争避免灾情扩大,抓紧安排粮食进口,想办法解决对灾区的运粮问题。各国还加强合作,共同抵抗灾情,比较有效地遏制了灾情地进一步蔓延。
  科学家认为这场旱灾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气候异常。可是气候异常和人类的活动有多大的关系,又引起了人们不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