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柴胡疏肝饮加制大黄、丹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柴胡疏肝饮加制大黄、丹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例】某女,40岁,2001年5月19日初诊: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6年,每发必在月经前1周,经后则痛减,经量正常,发则腹胀,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质可见少量瘀点,脉弦。数年来遍求湖南名医,疾未愈,在湘雅医院妇科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个病人的病症与上几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病位固定在一处,日久而不改变。前面说过,对于病位固定的病证,在临床上进行辨证时,第一个想到的辨证方法就是经络辨证。右下腹也就是少腹,属哪条经脉呢?《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患者病在少腹,当然首先考虑肝经病变,肝气主疏泄,主藏血,有调节经血的作用。经前发作,经后痛减,加上舌下有瘀斑,说明什么?说明肝经的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其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基本原则。
    故予柴胡疏肝饮加制大黄、丹参。用方如下: 
【处方】柴胡10g, 枳实10g, 生白芍15g, 制大黄10g, 炙甘草10g ,丹参10g ,元胡10g, 香附10g,
【二诊】于经前7天开始服药,经至,腹痛,行经第1日下黑色瘀块多枚,遂感腹痛若失。原方继用,每次月经前一周服方五剂。
【三诊】次月行经,腹痛未现,连服3月,病痊。
【说明】前医亦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者,未效何也。久病入络,瘀血内停。全方以柴胡疏肝饮加元胡、香附行气些痛,佐丹参、制大黄化瘀通络。此方取效之关键在于使用制大黄祛除宿瘀。
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