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在君子看来,在所有人看来,这个丈夫的行为方式肯定是不对的。其实,孟子在这里用的也就是一个比喻,人们求名求利求富求贵求得地位,谁不是在别人手里讨饭吃呢?就是君王,也要反过来乞求于人民。如果有所乞求,就会有羞耻感。如果求名求利求富求贵求得地位,而不去向别人乞求,也就没有羞耻感了。而不向别人乞求,就要靠自己有真本事、真学问,自己廉洁为公,为大众,爱民、护民,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拥护你,你也就会得到相应的功名利禄和地位。
本章是全篇最后一章,亦有总结之意,通观全篇,从第一章一开始,孟子首先就举了两个地区和年代相距都甚远的帝王,用以说明统治、管理和服务人民,其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民”!从舜到孟子所在的时代,已有近两千年,留传下来的无数古籍、传说都说明残暴是得不到人民拥护的,只有真切地爱民,以仁爱为本,以爱人为本,以保民为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社稷才能得保长久。因此,爱民才是统治者、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一直到本章,孟子虽然举了很多例子,但中心只有一个,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前提首先是要有一颗诚挚的爱民的心,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否则,所有的行为方式都会有错,都会出错,从而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但是可以“骄”同事,“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讽刺的用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