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一段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在论述中又强调了个人修养中的反躬自省。读起来,使人感到与西方基督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就像我们今天流行的歌曲所唱的那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道理并不深奥,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关键是要有行动的热情。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行动的热情,许多人际之间的矛盾纠葛就会没有了,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了。问题是,我们从幼儿园时就接受这种互爱互敬的教育,而实际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恐怕也应该接受孟子的建议,来一点反躬自省吧。
上一章孟子的话似乎没有说完,所以本章孟子紧接着说了,“我想按规范行事,右师认为我怠慢他,不是太奇怪了么?”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存的心思不一样。王驩的心思是计较别人不尊敬他,而不是去爱别人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他的这种行为,就如孔子所说的:“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孟子所说的君子的这种心态,才是积极的心态。现代的“追星族”们只知道去羡慕那些出了名的“闻人”,而不思自己也应该努力拚搏,让别人也来“追星”。
因此,孟子告诫人们,不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事不做,不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事也不行为。这也与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意思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人人都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能达到相互亲爱的关系。因为共同的行为规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而在一致的思想和行为上,人与人之间也就很容易相处了。人是社会的、群体的动物,人只能与人生活在一起才能算是个人。若不能与其他人共处,其也就不是个人了,充其量算是个野人。当然,人类首先都要从为自己出发,最起码要在自己吃饱饭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到别人,考虑到国家,考虑到全人类。但在为自己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以及全社会、国家的大局。也就是说,在争取自己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要用智慧,用信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用最佳的行为方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这样,人们才能在这个人世生活中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