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中元对联

 元都大献;
赤壁漫游。

 四孟逢秋序;
三元得气中。

 坛滴槐花露;
香飘柏子风。

 未到中秋开月桂;
且看嘉会集盂兰。

 记曾大建玄都醮;
准备清游赤壁舟。

 作醮元都沿旧习;
张灯京邑说良宵。

 桐飘金井风迎爽;
稻熟腴山食荐新。

 梵刹盂兰供大德;
玄都宝盖奉高真。

 朗诵苏髯赤壁赋;
豪吟卢子羽衣诗。

 大会盂兰,相沿成习;
嘉名庆月,正好中元。

 金粟栏边,曾否仙娥来降月;
盂兰会里,犹传救母得升天。

 铙鼓和秋声,好借清音呼夜泣;
菩提栽佛地,来将余食济荒魂。

 金鼓和秋声,赖有梵音苏滞魄;
菩提栽佛地,采将余实济游魂。

 

 

 

鬼节——中元:
  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鬼节”,时在夏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原为宗教节日,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日为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是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一说始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莲曾设百味果,供养十方僧众,救母于倒悬之中,佛教于是兴起“盂兰盆会”。后演变为民间祭祖日,家家追荐祖先亡灵,意为超度亡魂野鬼,遂称“鬼节”。清代中元节祭扫,尤胜清明,庵观寺院,设盂兰会,街巷搭起高台,鬼王棚座,诵念经文,演出《目莲救母》剧,做水陆道场,施放焰口,俗谓“济孤魂”。还用纸扎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还点燃河灯,俗谓“慈航普渡”。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两岸观者数以千计,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又以青蒿缚香数百燃之,谓星星灯,结伴呼群,游乐于月下,更尽乃归。其夜,民间各家以纸钱在路旁焚烧,谓“祀孤魂”,今汉族七月半仍有祭祖活动。蒙古达斡尔、彝、纳西、白、苗、侗、布依、壮、土家等族也过此节。

  中元节期间,民俗活动有普度、放水灯、抢孤等。如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七月称为“鬼月”,尤以七月十五为鬼门大开之日,各地纷纷都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仪式,所谓“普度”是指祭拜无祀之孤魂野鬼(俗称好兄弟),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供拜“五味碗”——鱼、肉、鸡、鸭和菜五种祭品,此外还要供奉糕、粿、水果等。在每一种祭品上皆须差三角形的纸旗一面,除了书写“庆赞中元”外,下面写供奉者之姓名,好让好兄弟吃的明白,然而中元普度并非只是请好兄弟吃大拜拜,更希望他们能安安份份,莫在人间骚扰,另一方面代向阎王求情,请阎王大发慈悲,尽量使他们早日投胎转世,脱离鬼域,由此可见“普度”乃为一桩极富人情味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