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上海市豫园城隍庙楹联欣赏

    〖豫园城隍庙〗  城隍庙景区:城隍庙在豫园南方,原名金山神庙,庙内有一笠亭。庙原供奉汉朝大将军霍光行祠神位,明朝才改为城隍庙。城隍是道教尊神,司职护城要务。上海城隍庙由霍光行祠改建而来,供奉的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陈化诚。不过,前殿仍是金山神霍光之神位,后殿才是城隍老爷,其间多次经历祝融之灾,并多次修复。清末,庙前聚集了茶馆酒肆、江湖卖艺、售货摊贩,成为极热闹的集市。直到“文化大革命”,庙宇遭到破坏,乃更名为“豫园商场”。1981年重新修复后,今天俗称“南市”的这块地方,里外全是工艺品、土特产、小吃店。有相当丰富的南北货与古董,虽然物品齐全,然而几步之遥的上海老街,只要熟悉基本门路,“懂经”,说不定真能“淘”着宝贝。不过,价位稍高,记得一定要杀价。

璀璨辉煌新总汇;
珠光宝气老城隍。
——佚名题豫园城隍庙第一购物中心


上可坐,下可坐,坐足;
你也闲,我也闲,闲来。
——佚名题豫园城隍庙春风得意楼
    春风得意楼在清朝光绪年间开设。这家三层的茶楼屋宇高大,轩窗四敞,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都近在咫尺。位于九曲桥北口的这家茶楼,和豫园的绿树红墙、假山曲径、楼台亭阁相与为邻,凭栏望去,景致十分宜人。城隍庙附近的茶楼并不少,和春风得意楼同时并存的,有鹤亭楼、凝晖阁、船舫厅、湖心亭、绿波廊,等等,但都比不过春风得意楼。当年规模最大、茶客最多的春风得意楼,门口两边红漆大柱上,挂着这副赭底金字的楹联。春风得意楼有三层楼,底楼是一些来自四方过往客商和烧香拜佛者的聚约歇脚之地;二楼是各种大行业如银楼、地皮、药材等“茶会”及掮客会合之处,也有两三桌是县衙门六房书吏、捕快差役的专座;三楼都是穿绸着缎的阔少与巨贾等人物。因为店堂里的座位雅洁敞亮,那些借烧香为名的妓女,也常到这家茶楼,上楼憩坐,借此机会和熟客邂逅调笑。过去在城里的茶楼,有妓女调笑的,唯以春风得意楼为早着先鞭。开始时,茶客一般少见多怪,纷纷扬扬到处传言。1898年元宵节前一天,茶楼曾被城里的保甲总巡以男女混杂有碍风化之名查封。后来,茶楼主人花了300两纹银,买通保甲总巡和各项关节,才重新营业。春风得意楼从早到晚茶客不断,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茶客们一面品茗,一面抽烟,有的手捧白铜水烟筒,有的横咬旱烟管。布业、豆业、钱业、糖业的各种商人络绎不绝,他们上“茶会”有固定时间,彼此错开,互不干扰,坐坐而已,谈妥生意就走的,茶楼的茶钿照收。也有巡捕房的“包打听”,以及地痞霸头等到茶楼落坐,打探消息,散布流言。他们喝茶,茶楼老板非但不收钱,还不敢得罪。当然,那种秩序维持要仰仗于他的“亨头”人物,身穿长袍马褂,瓜皮帽上镶着方块翡翠,手握铁弹,进了茶楼就朝南独坐,堂倌自然是丝毫不敢怠慢的。那时候,这茶楼每天还总会有两三个洋人来临。他们头戴礼帽,肩上掮着广告牌,嘴里衔着香烟,还向茶客散发一匣匣香烟。一边发烟,一边还用生硬的中国话喊道:“香烟好来!”原来他们是老晋隆洋行派出来的外国香烟推销员。尽管如此,香烟生意开初时候并不好。春风得意楼当年和豫园北片的萃秀堂、点春堂、小世界商场等组成城里的一块热闹去处。后来,到了20世纪40年代,茶楼的生意逐渐变得清淡。



依禅傍道,钟鼎木石养真性;
念古思今,琴棋书画伴和风。
——佚名题豫园城隍庙华宝楼工艺品店


国正年华,改革花开春烂漫;
人逢盛世,文明风助业兴隆。
——佚名题豫园城隍庙某商业楼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魄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佚名题豫园城隍庙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陶澍集句题豫园城隍庙一笠亭
    此联为道光五年(1825年)作者任两江总督因公来沪小驻豫园时所作。联语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抒发其登大假山时所见所感。上联意谓,此地有高山峻岭,可以放眼纵览,抒展胸怀;下联意谓,今日天气晴朗,仰望天宇广阔,府察万象森列,实极登临之乐。关于当时大假山之景观,《西园记》云:“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入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在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从麓而上,盘旋二三百步,陟其颠,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观至此,称大快。”联语写出了亭景之不凡,透露出作者游赏园景的高雅情怀与欢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