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钤记
【全拼】 qiánjì
【释义】
  • 明制,凡按洪武定制所设官吏皆用方印,未入流各官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由朝廷颁发关防治事。

    清代称“鈐记”。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专辑》:“伪书用印两颗,鈐盖不合式,又非边界头目鈐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明沉德符《野获编》云:本朝印记,凡为祖宗朝额设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赐关防治事,即督抚大臣及总镇大帅亦然。按,此三者与今制同,惟条记之名今作鈐记。”

  • 指机关公章。

    邓洪《山中历险记》:“我什么也没有携带,只把一颗保卫局的钤记和一些机密文件包好扎在腰带上。”

  • 【例句】 1、总统的钤记标附在讲台上,招展的美国国旗以及总统的一举一动,都图文并茂地由卫星现场转播到美国,似乎克林顿总统只是刚刚从他那椭圆形办公室里踱了出来。
    2、 这些都装饰有总统钤记的浮雕花纹,有的还贴有总统亲笔签名的印记。
    【近义词】 1. 钤记 - 印章

    【印章】释义:

  • 图章。用作取信之物。

    《史记·孝武本纪》:“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后汉书·公孙述传》:“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又惭次学到作画游戏,勾股占验,甚至鐫印章。”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因为寄书要挂号,收信人须用印章的。”

  • 图章印出的痕迹。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悬画佛一轴……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 2. 钤记 - 图章

    【图章】释义:

  • 图书印章。后泛指印章为图章。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这三方图章也只好等后年春闈之后再讲罢。”如:他立即在收款单上盖了图章,点好数目,笑着走了。参见“图书”。

  • 【相关词】 兵钤 合钤 张兴钤 弢钤 拘钤 机钤 玉钤 珠钤 路钤 钤下 钤偈 钤决 钤别 钤制 钤勒 钤匮 钤印 钤压 钤口鞋儿 钤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