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杳褭”。犹飘渺;渺茫。
宋赞宁《宋高僧传·感通三·唐洛京慧林寺圆观》:“观又歌《竹枝》,杳褭前去。”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台,影动杳裊冲融间。”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镇边城》:“镇边城……西十里有喉曰唐耳,背据大山,下视怀来,东睨横岭,而斜界居庸,烟液杳裊,足为天险。”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