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违抗。
汉陆贾《新语·辨惑》:“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后汉书·陈蕃传》:“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陈书·傅縡传》:“与夺之辞,依经议论。何得见佛説而信顺,在我语而忤逆?”
不孝顺。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纵痴咍。”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嗨!俺那忤逆种不认我了。”明沉榜《宛署杂记·圣谕》:“三月,説与百姓每:孝亲敬长,不许忤逆,犯了不饶。”梁斌《红旗谱》四十:“冯老兰又撺掇张嘉庆父亲,在衙门里告了张嘉庆一状,说他忤逆不考,登报脱离了父子关系。”
【不孝】释义:
不孝敬父母。
《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晋书·段灼传》:“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花月痕》第五一回:“此地有祠有像,小子再图安逸,不想朝夕侍奉,这不孝之罪,真是擢髮难数了。”王西彦《老太婆伯伯》:“老弟,孔圣人的《四书》上不是有得讲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父母死,子于丧中自称不肖子。
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亦用作往来书信中的自称。清陈梦雷《绝交书》:“不孝学识庸陋,穉年得谬通籍,性復刚褊寡合,不能与俗俯仰。”清陈梦雷《绝交书》:“不孝出与年兄共议,促膝三日。”参阅清王应奎《柳南续笔·不肖子》。
【违逆】释义:
违抗;不遵从。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今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封爵,违逆慈母之拳拳。”《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吴侯乃大孝之人,怎敢违逆母言?”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七章:“以言防则不能防之,而徒有虚名,致遏閼人权,违逆天理。”
【孝顺】释义:
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国语·楚语上》:“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上》:“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这张主管是个本分之人,况又是个孝顺的,听见娘説,便不往铺里去。”老舍《柳家大院》:“可是,爸爸‘文明’,儿子也自然是要孝顺了,打吧!”
指以财物贿赂官吏或尊长等。
《水浒传》第九四回:“﹝何才﹞与本州库吏最密,当下探知此事,他便攛掇库吏,把信赏钱大半孝顺州官,其餘侵来入己。”《红楼梦》第十五回:“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和府上相好,怎么求太太和老爷説説,写一封书子,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説一声,不怕他不依。要是肯行,张家那怕倾家孝顺,也是情愿的。”
指用其他方式讨好人家。
《金瓶梅词话》第七四回:“李桂姐道:‘三位师父宣了这一回卷,也该我唱个曲儿孝顺。’”
指贿赂官吏或尊长的财物。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大凡做贼的见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猫儿,见形便伏;做公的见了做贼的,就是仙鹤遇了蛇洞,闻气即知。所以这两项人每每私自相通,时常要些孝顺,叫做‘打业钱’。”
特指献给皇帝的贡物。
《明史·李邦华传》:“是时神宗好货,中官有所进奉,名为孝顺。疏中刺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