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诘问
【全拼】 jiéwèn
【释义】
  • 追问;责问。

    汉焦赣《易林·师之蛊》:“证讯詰问,繫於枳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钧始虑其非,反覆詰问,但微笑不对。”许地山《缀网劳蛛》:“他底话意是要诘问她为什么变心。”

  • 【例句】 1、他严辞诘问过维妮佛利德,非要她再三说已经把钱汇了出去,才算放心。
    2、 诘问,责问通过问题、嘲笑或反对来使(别人)尴尬或生气;使困扰
    3、 诘问者的嘲笑打断了她的讲话.
    4、 控方律师诘问被告一方的证人.
    【近义词】 1. 诘问 - 斥责

    【斥责】释义:

  • 责骂。

    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忘本》:“凡有射不中法者,立加斥责。”清徐士銮《宋艳·丛杂》:“惜惜耻於供给,安斥责之。”冰心《寄小读者》五:“和她谈话的态度,又似爱怜,又似斥责。”

  • 2. 诘问 - 诘责

    【诘责】释义:

  • 责问。

    《汉书·翟方进传》:“咸詰责方进,冀得其处,方进心恨。”宋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上蹙然,遂极论踰数刻,因以公语詰责执政。”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诘问索求。

    《旧五代史·唐书·李继韬传》:“吾仲兄被罪,父子诛死。大兄不仁,略无动怀,而便蒸淫妻妾,詰责货财。惭耻见人,生不如死。”

  • 3. 诘问 - 诘难

    【诘难】释义:

  • 诘问驳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詰难之,以风天子。”宋苏轼《请诘难圆丘六议札子》:“欲望圣旨行下,令议者与臣反覆詰难,尽此六议之是非。”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

  • 4. 诘问 - 谴责

    【谴责】释义:

  • 申斥。

    《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沙汀《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 5. 诘问 - 责问

    【责问】释义:

  • 责备;诘责究问。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数欲请閒諫,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於韩子也。’”宋文同《送提刑司勋》诗:“再将厚荫蒙旧物,掩蔽不才宽责问。”清洪昇《长生殿·改葬》:“空剩取香囊犹在土,寻思不解缘何故,恨不得唤起山神责问渠。”冰心《寄小读者》十五:“小朋友!为着跟你们通讯,受了许多友人严峻的责问。”

  • 6. 诘问 - 质问

    【质问】释义:

  • 询问以正其是非。

    《汉书·刘歆传》:“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颜师古注:“质,正也。”宋陆游《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閒过从。”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子德喜谈世务,及从余游,改而治经。尝以《毛诗》义质问,余随笔答之。”

  • 谓依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

    《旧唐书·职官志二》:“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宋苏轼《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巴金《家》二九:“‘你们有什么理由没收我们的报纸?’张惠如气愤地质问道。”

  • 7. 诘问 - 非难

    【非难】释义:

  • 批评和指责。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其根据可谓全破,而论者亦将无他説以非难革命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她母亲抚育了一个异姓的螟蛉,因此便遭受了她们同族的非难。”徐铸成《报海旧闻》三七:“沪上报纸,颇有非难。”

  • 不以为然。

    沙汀《范老老师》:“‘可是,有些人倒还笑我说错了呢!……’非难地一笑,老老师踌躇满志地退回躺椅上去。”

  • 8. 诘问 - 驳诘

    【驳诘】释义:

  • 亦作“駮詰”。辩驳诘问。

    《红楼梦》第八六回:“知县查对尸格相符,早知书吏改轻,也不驳詰,胡乱便叫画供。”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其前后援引,漫与駮詰,理不足敌,且屈且穷,矛盾自苦,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茅盾《昙》四:“女人这句话引起了更热闹的分辩和驳诘。”

  • 【相关词】 不可究诘 乔诘 克诘 全诘 参诘 反诘 呵诘 塞诘 密诘 廷诘 弹诘 按诘 推诘 摩诘 摩诘居士 攻诘 条诘 查诘 检诘 沮诘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