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骂】释义:
斥骂;责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駡,或罚工价,甚者逐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刘又指天画地,叱駡不休。”鲁迅《徬徨·弟兄》:“﹝他﹞便失望,愤怒,几乎要奔上去叱骂他。”
【唾骂】释义:
鄙弃辱骂。
宋徐铉《稽神录·清源都将》:“后有善魔法者名曰明教,请为持经一宿,鬼及唾駡某而去。”明宋濂《浦阳人物记》:“使当时纵能屈膝受辱以保其首领,受人唾駡,受人贱恶,虽生百年又何益也。”茅盾《一个女性》:“一些恶意的谣言家更说他是不知什么地方抱来的‘弃儿’;这在素重‘身家清白’的乡间便仿佛是犯了大罪,人人得而唾骂之。”
【詈骂】释义:
骂,用恶语侮辱人。
汉贾谊《新书·治安策》:“若夫束缚之,係紲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駡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宋太宗》:“京师某街富民某,有丐者登门乞钱,意未满,遂詈駡不休。”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据负责人后来告诉我:此信发出后,收到无数詈骂信件,说什么的都有。”
【诅咒】释义:
亦作“诅呪”。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咒骂。
唐韩愈《南山诗》:“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诗》云:‘侯诅侯咒,靡届靡究’,不与民究极,则必至於诅咒。”《明史·沉鲤传》:“帝察其诬,不问。而一贯辈使逻卒日夜操兵围守其邸。已而事解,復譖鲤诅咒。”巴金《关于<海的梦>》:“今天我仍然诅咒那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诟谇】释义:
辱骂。
明沉德符《野获编·妇女·寿母祸福不同》:“至江陵之与辽庶二母,同处一方,同时哭子,且夙隙纠缠,勃谿詬誶,真皆不祥人也。”清陈维崧《木兰花慢·夜坐偶感》词:“依稀啁唽更喧豗,詬誶旋謿詼。”靳以《造车的人》:“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
【谩骂】释义:
随意乱骂。谩,通“漫”。《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四人謁,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武皇以书让之,仁恭捧书谩駡,抵之於地。”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待那可恨的人走过了,当然,指点着那人的背影,又是一番议论,一番谩骂。”
【辱骂】释义:
污辱谩骂。
唐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人有告人辱駡其妹与妻,为其长者,得不追而问之乎?”宋司马光《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子孙僕役有过,徐训諭之,不轻辱駡。”鲁迅《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自然,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
【赞扬】释义:
亦作“讃扬”。称赞颂扬。
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谨奉赋一篇,讚扬丽质。”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则这女聘男婚礼正当,你两下和谐可着人讚扬。”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其父本市井,闻姚讚扬,私心窃喜,不復禁止。”
称赞表扬。
汉班固《典引》:“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廸喆,备哉粲烂,真神明之式也。”唐柳宗元《上河阳乌尚书启》:“小子久以文字进身,尝好古人事业,专当具笔札,拂縑緗,赞扬大功,垂之不朽。”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二八:“她在亲戚朋友之前那么地赞扬晓平,现在拿什么理由来说明自己的出走呢?”
【颂扬】释义:
歌颂赞扬。
清王筠《菉友肊说》:“夫风雅好贤之篇,君之奬藉其臣,臣民之颂扬其君长者,姑置勿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恭维人的本领,他却从作佐杂时候就学得滥熟……着实的颂扬了钦差一阵才打道回院。”沈从文《边城》九:“‘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颂扬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