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当;不偏不倚。
《书·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蔡沉集传:“咸庶中正者,皆庶几其无过忒也。”宋叶适《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絶高之语。”清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古文虽本梅崖,而自傅以己之所得,持论尤中正。”
正直;忠直。
《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东观汉记·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鰌汲黯之为人。”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指正直之士。
《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犹纯正。
汉扬雄《法言·吾子》:“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碧山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宋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茅盾《搬的喜剧》:“声音是和平而中正。”
指正道。
《易·离》:“柔丽乎中正。”高亨注:“象人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王逸注:“中心晓明得此中正之道。”晋傅玄《傅子·检商贾》:“夫神农正其纲,先之以无欲,而咸安其道,周综其目,壹之以中正,而民不越。”
官名。
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羣臣。”三国魏立中正以藻别人物,晋南北朝仍之,唐废。《晋书·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近代有中正。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折中】释义:
亦作“折衷”。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
《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朱熹集注:“折中,谓事理有不同者,执其两端而折其中,若《史记》所谓‘六艺折中于夫子’是也。”宋张淏《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谁与折衷之。”宋叶适《题<西溪集>》:“夫欲折中天下之义理,必尽攷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更折衷於古经古子之精华,略览夫格致各学之流别。”
调节使适中。
《尸子》卷上:“听狱折衷者,皋陶也。”《南史·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乘之有道,步骤折中,少必无疾,老必后衰。”
指调和不同意见或争执。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设法调解,折中之后,许开一个窗。”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唐淑贞顾虑到将来的意外,讨论之后,才折衷下来,由白知时立刻亲笔起草,拟一个结婚广告。”
【极端】释义:
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在她的心灵深处,未来和过去是两个相反的互不相容的极端,但却同时在她心里存在着、混淆着。”
犹非常;达到顶点的。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极端缺乏器材的情况下,把鞍钢的主要设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