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动〉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忠而被谤。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姓
【中央】释义:
四方之中。
《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巴金《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
中间。
《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明徐渭《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古指国君。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陈奇猷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宋宋祁《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陈毅《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
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陈桥驛,罗彦瓌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中央之服即黄袍。《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核心】释义:
中心;主要部分。
《英烈传》第四三回:“胡深大怒,领三千铁甲兵,杀入重围,把那贼大寨栅登时斫倒,杀到核心。”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周围】释义:
环绕着中心的部分。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绍圣得神寳,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周围四寸,上蟠蛟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理宗皇帝谓似道有再造之功……又赐葛岭周围田地,以广其居。”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房子周围是庄稼地和园子地。”
周匝,围绕一周。
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我迁於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稀。”朱熹考异:“言日一周匝,公贞元十九年冬謫阳山,明年冬弘来,故云日周围。”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外有六围,若《易》之六爻之象;中叠五重,以应九五之龙。惟上九虚之。其五重,谨按师旨,合用万载松化石并龙牙石,各一尺二寸为一重。用松石一块,周围……第五围用龙牙石一块。”
指圆形物之周边。
《北堂书钞》卷一五○引三国吴徐整《长历》:“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
犹周围。环绕中心的部分。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不幸蒲州军乱,把良民尽虏劫。一部直临此寺,週围尽摆列。”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那九龙池週围撁红绳为界。”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随验明销钥,将销门朱柙,并柜口週围封固。”
【边缘】释义:
沿边的部分。
汉王充《论衡·状留》:“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於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唐元稹《茅舍》诗:“边缘堤岸斜,詰屈檐楹亚。”王西彦《乡下朋友》:“刘乐能引导庄道耕先生走到悬崖边缘。”杨沫《遥寄心声》:“他们把柳明和其他抗日干部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