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智惠”。聪明才智。
《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三国魏嵇康《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宋梅尧臣《桃花源》诗:“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袁鹰《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於十方,智惠广弘於沙界。”
【伶俐】释义:
亦作“伶利”。机灵;灵活。
《朱子语类》卷三二:“仁,只似而今重厚底人;知,似今伶利底人。”《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尽皆晓得,学着便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心里却喜欢她的活泼伶俐。”
轻盈;轻巧。
《天雨花》第十一回:“我看你清清秀秀,伶俐身材,不知你可会些甚么本事?”茅盾《追求》三:“病房外,看护妇的伶俐的脚音,时远时近地阁阁地响着。”
爽快;干脆。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若是我无你箇孩儿伶俐些,那其间方得寧贴。”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要你两头迴避,不如死一头伶俐。”鲁迅《三闲集·我和<雨丝>的始终》:“谭正璧先生有一句用我的小说的名目,来批评我的作品的经过的极伶俐而省事的话道:‘鲁迅始于“呐喊”而终于“徬徨”。’”
正当;清楚;干净。用于否定形式。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我和魏尚书的儿子魏舍,有些不伶俐的勾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疑的是妇人家没志行,敢怕独自个一个时候极了,做下了些不伶俐的勾当。”
【机灵】释义:
生动活泼,不呆板。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三百篇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捷也。”
机警伶俐。
茅盾《子夜》十五:“玛金的机灵柔和的眼光落在苏伦的脸上了。”杨朔《百花山》一:“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精明人,手脚麻俐,走路又轻又快,机灵得像只猫儿。”
方言。因受刺激而猛然抖动。如:他吓得一机灵,便醒了。
【灵巧】释义:
指聪慧灵敏的才思。
明何景明《结肠赋》:“形儼垂鞶之絓纬兮,文理緻而靡紊,像生平之纂紃兮,固灵巧之冥运。”
聪慧灵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纪过於男子。”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知道,拴拴不是灵巧人。”沙汀《替身》:“粗细活路都行,心思比丈夫灵巧。”
精致小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这房舱,望臺,又都是活动的……做得十分灵巧。”冰心《小橘灯》:“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老舍《樱海集·牺牲》:“屋里的气味很像个欧化了的日本家庭,可是没有那些灵巧的小装饰。”
【灵敏】释义:
敏捷灵活,反应迅速。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华人心思素多灵敏,自造新器古不乏人。”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早感到早说出来。”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这笑颜……是处女的天真与灵敏的智慧相互融合的表现。”
【聪慧】释义:
亦作“聪惠”。聪明而有智慧。
《国语·齐语》:“桓公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三国魏曹植《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张玄之、顾敷﹞皆少而聪惠。”唐杜甫《忆幼子》诗:“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曹靖华《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几个聪慧的小姑娘,戴着红领巾,静静儿围在她身边。”曹禺等《胆剑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里,闪出聪慧和威严。”
【聪敏】释义:
亦作“聪慜”。聪明。反应敏捷。
《国语·晋语七》:“﹝晋悼公﹞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汉书·谷永传》:“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慜,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更以小丧大也。”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三:“﹝李成﹞弱而聪敏,长而高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茅盾《子夜》五:“他毕竟是聪敏人,现在是什么都理会过来了。”
【聪明】释义:
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这个孩子既~又用功,学习上进步很快。【聪颖】释义:
聪明特出。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唐牛肃《纪闻·牛应贞》:“少而聪颖,经耳必诵。”元刘祁《归潜志》卷三:“盖飞伯为人虽聪颖絶人,然涉世日浅,颇驁岸不通彻,此所以不免。”《花月痕》第七回:“采秋生而聪颖,词曲一过目,便自了了。”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一章:“嫚子见母亲这个模样,惊恐地瞪大那对幼小聪颖的眼睛,哇哇地哭叫几声,就立刻倚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姜妙香《追怀往事》:“兰芳同志在艺术上有这样高的成就,不了解的人往往以为他是聪颖过人,得天独厚。”
【愚拙】释义:
愚昧笨拙。
《吕氏春秋·勿躬》:“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请矣,巧智者詔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冰心《寄小读者》十四:“如今不再干那愚拙、煞风景的事。”亦指愚昧笨拙之人。宋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軾到郡二十餘日矣。民物椎鲁,过客稀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
【愚昧】释义:
愚蠢而不明事理。
晋郭璞《蚍蜉赋》:“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唐刘禹锡《代让同平章事表》:“臣虽愚昧,尝览前言。”明唐顺之《复勘蓟镇边务首疏》:“臣愚昧疎濶,不足以备使命,夙夜祗惧,不敢自寧。”艾青《光的赞歌》之五:“愚昧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
指愚蠢而不明事理的人。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圣贤不异辙,愚昧更深谋。”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依托天主教,煽惑愚昧。”
【愚蠢】释义:
亦作“愚惷”。愚笨,愚昧无知。
《后汉书·虞诩传》:“愚蠢之人,不足多诛。”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愚惷无状,孤危之跡,日以岌岌。”《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刘翁愚蠢,全不省事,逕与女儿讨那破毡笠。”浩然《艳阳天》第七四章:“他又恼火,又觉得敌人很愚蠢,忍不住冷笑一声。”
【痴呆】释义:
亦作“痴呆”。
1.迟钝;愚昧。《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又不是痴呆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萧经邦幼不慧,年三十餘,痴呆不省事。”
犹发呆;呆滞。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见锦帐罗幃,越加怒恼,把箱笼尽行打碎,气得痴呆了。”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惊视之,即前意中人也;生痴呆木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郭振山痴呆地拿着信,正在考虑着说什么,改霞一拧身就走了。”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章:“郭祥神情痴呆,半晌无语。”
癡獃:同“痴呆”。亦作“痴獃”。
宋范成大《卖痴呆词》:“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獃召人买……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獃千百年。”陈去病《昼寝杂感》诗:“生平曾未卖痴獃,会有愁心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