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执抝”。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荆公﹞又曰:‘有伊尹之志,则放其君可也;有周公之志,则诛其兄可也;有周后妃之志,则求贤审官可也。’似此议论,岂特执抝而已,真悖理伤道也。”清李渔《蜃中楼·龙战》:“当初是令姪女执拗,不肯与小儿成亲。”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什么话?”
拦阻。
《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里执抝得他住。”《明史·杨廷和传》:“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益急,且戒毋瀆扰执拗。”
【固执】释义:
坚持。
《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汉书·谷永传》:“无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禄,以次贯行,固执无违。”《宋书·王弘传》:“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终其衰,唯弘固执得免。”
坚持己见,不肯变通。
《后汉书·韩棱传》:“竇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宋王明清《摭青杂说》:“汝自意如此,吾岂可固执,但后去或有不是处,不干我事。”李準《不能走那条路》:“他爹还是那样固执。”
【顽固】释义:
愚妄固陋,不知变通。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汉刘艾《献帝传》:“况臣顽固,质非二圣,乃应天统,受终明詔。”宋陆游《别曾学士》诗:“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老舍《茶馆》第二幕:“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
指愚妄固陋不知变通的人。
《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儒谨汎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唐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碑》:“顽固革心,疆内如春。”《邻女语》第六回:“要使洋兵知道山东官长并不与朝中的顽固,通同一气。”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人家把我们几个落后顽固编成一组,我们越得争气。”
谓固执己见。
老舍《微神》:“他们越这样,我越顽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三:“陈诚看见我也顽固,却缓和下来了,他又考虑到了别的补救办法。”
坚硬。
老舍《茶馆》第三幕:“你呀,老大,比石头还顽固!”沙汀《祖父的故事》:“那黑色的瓦浪,蜿蜒的土墙,碉楼顶上的女墙,看去是顽固,而且丑恶。”
立场反动,不肯改变。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之谓也。”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随和】释义: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
《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寳。”张守节正义:“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寳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瓦砾进寳兮,损弃随和。”洪兴祖补注:“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后用来比喻高洁的才德。《汉书·司马迁传》:“若僕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唐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诗:“犹把随和向泥滓,应怜疏散任天真。”
顺从;谦和。
《红楼梦》第三回:“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周老爷一帮人见他如此随和,大家也愿意同他亲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是一个心眼挺好,脾气随和,但有些懒懒散散,黏黏糊糊,老睡不足的汉子。”
应和;附和。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偏偏就有我们这些不挣气的督、抚去随和,他们的洋钱不够使,我们又特地买了机器,铸出洋钱来给他们使。”邹韬奋《萍踪寄语》一○二:“一人先唱,众声随和。”
指应和、依附者。
《汉书·梅福传》:“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羣,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