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正直。
《荀子·荣辱》:“辩而不説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杨倞注:“直立,谓己直人曲。”
挺直站立。
《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唐孔颖达疏:“如人弭手直立。”清周亮工《书影》卷一:“门前僕从,见士人过,毋论识与不识,皆起身直立;遇诸涂,皆侧立让行。”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人立直时,会有坚强安固的感觉;老年弱病,便膝屈背弯,直立不起。”
【屹立】释义:
高耸挺立。
唐李荃《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铭》:“维恒兮作镇壬癸,善利万物兮德配诸水,雄峯屹立而朝山邐迤。”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下临石壁,屹立万丈,真奇观也。”清黄遵宪《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鲁迅《野草·一觉》:“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
【岳立】释义:
亦作“岳立”。耸立,屹立。
晋潘岳《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魏书·李骞传》:“既云扰而海沸,亦岳立而棊峙。”唐沉佺期《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英雄难重论,故基仍岳立。”
引申为特出,卓立不群。
晋陆机《答贾长渊》诗:“吴实龙飞,刘亦岳立。”清昭槤《啸亭杂录·盛司寇》:“頎然岳立,鬚眉苍然。”
【挺立】释义:
直立。多指持身正直。
《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宋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闻捷《海燕》:“宛如一棵挺立在田野里的参天杨。”
【矗立】释义:
耸立。
宋秦观《游汤泉记》:“自定山转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驰而矗立,妬危而恬壮,分秀而取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清刘大櫆《贲趾堂记》:“而县城西北诸山,矗立簷际,朝暉夕嵐,浮红歛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六:“巧珠奶奶远远望见一座大建筑物,红墙黑瓦,矮墙后面有一根旗杆矗立在晚霞里。”
【耸峙】释义:
高耸矗立。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匹耸峙於东岳,比凝厉於秋霜。”唐黄滔《水殿赋》:“还如玉闕,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明张居正《襄毅杨公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卓然如秋峰之耸峙,昂然如鷄羣之野鹤。”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黑水解》:“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昇雨山,今在城东南三十里,三峰耸峙,如危如堕。”蒋光慈《哀中国》诗:“你身上排列着许多蜿蜒的江河,你身上耸峙着许多郁秀的山岳。”
【耸立】释义:
高高地直立。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笔飞鸞耸立,章罢凤鶱腾。”唐鲍溶《玉山谣奉送王隐者》诗:“凤皇城南玉山高,石脚耸立争雄豪。”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黄河两岸耸立着万丈高山。”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四周本没有栅栏,只有成行的大树在昏暗里森然耸立。”
【仰卧】释义:
1.脸朝上躺着。2.头仰起又俯下。如:仰卧起坐。【伏卧】释义:
1.趴着;卧倒。2. [指狗]∶头伏在前爪上躺下。【倒立】释义:
头朝下脚朝上竖立。
《后汉书·董卓传》:“卓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裹,倒立於地,热膏灌杀之。”
指事物的位置上下颠倒。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词:“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郭沫若《开展历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买办阶级的代言人,他们比封建时代的历史家们更进了一大步;不是把中国的历史固定而倒立,而是把中国的历史整个抹杀了!”
武术、杂技的一种项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横卧】释义:
【竖立】释义:
树立;建树。
《隋书·北狄传·突厥》:“臣既蒙竖立,復改官名,昔日姦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清侯方域《代司徒公赠周生序》:“故士之能自竖立者,未可以常格拘也。”清李渔《奈何天》附紫珍道人总评:“使之生於贵族,早歷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使物体与地面垂直。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人民公园对面的国际饭店二十四层楼的屋顶上竖立着的一个‘喜’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