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枝节
【全拼】 zhījié
【释义】
  • 植物的枝和节。

    明陶宗仪《辍耕录·凌总管出对》:“因出对云:‘竹本无心,外面自生枝节。’有推官对云:‘藕因有窍,中间抽出丝豪。’盖讽之也。”清陈维崧《泛清波摘遍·万大士表兄招赏白莲赋此》词:“轩如烟艇,盎作晴湖,一朵白荷帘外举……空添枝节,受尽人间千斛暑。”

  • 比喻横生旁出的事情。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且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水浒传》第七二回:“我和军马众将先回,星夜还寨,恐怕路上别有枝节。”清陈维崧《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雅愿终违,壮游未果,世事多枝节。”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但既已说由北新付印,另外决无枝节,不过迟早一点而已。”

  • 比喻琐细、次要的文字或事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问继之道:‘这么一本好策,奈何这个人不会作八股?’继之看了道:‘他这个不过枝节太多,大约是个古文家。你何妨同他略为改几个字,成全了这个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东西,而你们教给学生的只是比较好看的枝节。拿了这少些,就要希望他们有所表见,不能说不是一种奢望。”夏衍《秋瑾传》第一幕:“大姊!救一个人是枝节,救千万人是根本。”

  • 【例句】 1、任何新证据和小枝节都会进一步说明它。
    2、 与某人在枝节问题上妥协
    3、 这幅画的构图不错,但枝节太多。
    4、 “你尽谈些枝节问题,亲爱的妈妈,”拉尔夫说。
    【近义词】 1. 枝节 - 环节

    【环节】释义:

  • 某些动物(如蚯蚓、蜈蚣等)的躯体中许多相连接而又能伸缩的环状结构。

  • 比喻互相关联的事物中的一个。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五:“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 【反义词】 1.枝节 - 主要

    【主要】释义:

  • 把握事物的关键。

    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分别淑慝,以执中主要,信行其赏罚。”

  • 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

    吴晗《古代的农书--<齐民要术>》:“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朝的《授时通考》都引用了这书的主要部分。”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不管缺点怎么多,成绩还是主要的。”


  • 2.枝节 - 关键

    【关键】释义:

  • 门闩。

    《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子与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 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二:“元丰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 机关,机械装置。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杨务廉﹞常於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清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张良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 比喻禁约。

    《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 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苏文忠公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 比喻咽喉要地。

    《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剑阁之隘,实蜀之关键。”清昭槤《啸亭杂录·伊犁疆域》:“﹝塔尔巴哈臺﹞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李宗羲以苏松之门户,吴淞为要,长江之关键,江阴为先。”


  • 3.枝节 - 根本

    【根本】释义:

  • 植物的根干。

    宋梅尧臣《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鲁迅《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 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宋苏轼《乞留顾状》:“给事中顾临,资性方正,学有根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餘下的再出来运算。”鲁迅《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 来由。

    《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 全然。

    巴金《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 从来;本来。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说着说着,忽然间他竟忘情地对林道静凝视起来,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谈话。”

  • 彻底。如: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不良风气已经根本改变。


  • 【相关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橄榄枝”  金枝玉叶 《新添声杨柳枝词 《新添声杨柳枝词》 《金枝欲孽》 一木之枝 一枝 一枝一栖 一枝一节 一枝之栖 一枝才 一枝春 一枝栖 一枝桂 一枝独秀 一枝瓶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枝花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