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正史
【全拼】 zhèngshǐ
【释义】
  • 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清冯桂芬《<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胡适《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 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 考订历史。

    唐王绩《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

  • 【例句】 1、庆幸晚晴园已经纳入了新加坡正史,晚晴园可歌可泣的往事,是新加坡与中国共同拥有的历史遗产,是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
    2、 这一研究可以起到补充正史的作用。
    3、 崔鸿是第一个把十六国时期历史当作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进而把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为此而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史学家。
    4、 事实是有200多次奴隶起义,包括著名的弗吉尼亚州奈特特纳起义和南卡来罗纳州丹马维斯起义,还有其它的反抗斗争,都被奴隶主所掩盖,不能写入“正史”。
    【反义词】 1.正史 - 稗史

    【稗史】释义:

  •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唐高彦休《<唐阙史>序》:“故自武德、贞观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纪者多矣。”清叶廷琯《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又称明季稗史虽多,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 2.正史 - 野史

    【野史】释义:

  • 旧指私人著述的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自爱垂名野史中,寧论抱困荒城侧。”元萨都剌《上赵凉国公》诗:“如此声名满天下,人间野史亦堪传。”鲁迅《伪自由书·再谈保留》:“从清朝的文字狱以后,文人不敢做野史了。”


  • 【相关词】 '真正的'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雍正   任正非  任正非  正二品  正长石  法正 《世说新语·方正》 《大正藏》 《正气歌》 《正红旗下》 《正阳门下小女人》 《那年花开月正圆》 《阿正传 《阿正传》 《阿甘正传》 《雍正王朝》 一本正经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