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道路;正当的途径。
《孟子·离娄上》:“义,人之正路也。”汉朱穆《复奏记梁冀》:“君有正道,臣有正路。”梁启超《崇仁学案》:“观君学之所向兮,得正路抑又何疑。”柳青《狠透铁》:“咱领导人只能往正路上领他们,不能帮助他们发展私心嘛!”
大路:主要的道路。
《宣和遗事》后集:“动经五七里无人跡,时但见牧羊儿往来,盖非正路。”《水浒传》第六六回:“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六段:“志愿军的战士一律轻装快步,正路让给车辆,顺着公路两边走。”
谓品行作风正派。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那种表面上扮着‘革命’的面孔,而轻易诬陷别人为‘内奸’,为‘反革命’,为‘托派’,以至为‘汉奸’者,大半不是正路人。”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那些国民党县党部的老爷们,要请沉万泉去给他们当大师傅。可是,沉万泉觉着他们不正路,没应那个差。”
【正规】释义:
符合正式规定的或符合一般公认的标准的。
茅盾《过年》:“他那缺少表情的脸上这时忽然浮起了一个真正可说是正规的笑容来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三:“警卫员轻巧地转过身子,很正规地敬了礼。”
【正轨】释义:
犹正规,正常的法度。
汉王符《潜夫论·班禄》:“明君临众,必以正轨。”
正道;正当的途径。
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观其《辨道》一论,明正轨,闢歧涂,其识力卓有过人者。”刘师培《文章源始》:“近代文学之士,谓天下文章,莫大乎桐城,於方姚之文,奉为文章之正轨。”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自己的办法说完了,就不过如此,而且近于游戏,不像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轨上(人生或者有正轨罢,但我不知道)。”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正途】释义:
亦作“正涂”。犹正道。
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閔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五:“我的路径已经是明了了,只有出于辞职的一途。如终是工具,但好在是被用在正途上的工具。”叶圣陶《城中》:“毕业学生往往来问进那个中等学校好,便回答他们,总是官立的中学或师范好,因为那是正途。”
清制官吏以进士、举人出身与以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贡出身的称正途。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
《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五十二年议准,正途贡监,令该监照例收考,分别去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徵辟难道算得正途出身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来,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开府。”孙中山《五权宪法》:“从前中国的官吏,凡经过考试出身的人,便算是正途,不是考试出身的人,不能算是正途。”
【正道】释义:
正确的道理、准则。
《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礼记·燕义》:“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唐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援雅音而听者懵,语正道而对者睡。”宋梅尧臣《答李晋卿结交篇》:“上交执正道,下交守奇节。”
要道;主干道。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鱼沸鬱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宋苏洵《权书上·攻守》:“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若秦之函谷、吴之长江、蜀之剑阁是也。”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陕省入川之路,其由寧羌、广元栈道,而前者正道也。”
正路;正确的途径。
《史记·货殖列传》:“夫纤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明何景明《上作篇》:“正道坏,则邪径成。”
犹正派。
《红楼梦》第一百回:“就是袭姑娘也是心术正道的。”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得成的丈母是城跟前大川面的,你们晓得正道不正道?”
正常。
李古化《农村奇事》:“这驴没有什么毛病,不是中结,也不是水结,舌头的色气也正道。”
佛教称三乘所行之道。
《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邪路】释义:
较正道近便的小路。
唐储光羲《野田黄雀行》:“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比喻不正当的途径。
唐王建《寄崔列中丞》诗:“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据这件珍珠衫,一定是邪路上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并不是迷信那世俗折口福的话,但是精明的是正路,刻薄的是邪路,一个人何苦正路不走,走了邪路呢?”
【邪道】释义:
不正当的言行;不正的路。
《荀子·儒效》:“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史记·儒林列传序》:“故孔子閔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三节:“一个人走了邪道,你劝他,你厉声批评他,他会恨你。”
旁门左道;妖异的方术。
《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孔颖达疏引汉卢植曰:“左道谓邪道。”《参同契》卷下:“邪道险阻,倾危国家。”袁仁林注:“邪道,岐出背戾之术。”清阮元《封泰山论》:“秦始皇、汉武帝之求长生,光武帝之用讖纬,宋真宗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不足为封禪咎。”《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方纔这个娘儿们太不对眼,还沾着有点子邪道。”
蹊跷;奇怪。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又加着骡夫店家两下里攛掇,都説这人来的邪道,躲了他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