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儒家经典。以别于诸子百家之书。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凡此数事,语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信也。”
正当;正当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以贤君讨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贬,孰知其非正经。”《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釵﹞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羣’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他‘不是绅缙’,从没干过一件在太太们眼里看来是正经的事。”
端庄严肃。
宋张载《经学理窟·自道》:“某自今日欲正经为事,不奈何须着从此去,自古圣贤莫不由此始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还是一副正经面孔,望了众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
正派。
清李渔《意中缘·嘱婢》:“我是人家的丫鬟,落你圈套也罢了,怎么把正经人家的女儿,也是这般做弄起来。”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
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
《老残游记》第六回:“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朱自清《中国歌谣》:“其来源我疑心是故事或历史小说,而非正经的历史。”老舍《老字号》:“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现在很拿点事--好几天没正经吃饭。”
真正;确实。
《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他一年来在此做买卖两遭,正经在里边歇不的一两夜。”《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
【庄严】释义:
装饰端正。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庄重而严肃。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张天翼《华威先生》:“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
指文辞典雅庄重。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
指建筑物壮盛严整。
《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
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
《阿弥陀经》:“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清魏源《圣武记》卷五:“於归化城立庙,以八寳庄严佛像。”
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观自在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宋晏殊《诉衷情》词:“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清俞樾《小浮梅闲话》:“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锺动《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庄重】释义:
(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态度~。【诙谐】释义:
谈吐幽默风趣。
《汉书·东方朔传》:“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復詼谐。”唐杜甫《社日》诗之一:“尚想东方朔,詼谐割肉归。”许地山《枯杨生花》:“思敬底心情很坦荡,有时也很诙谐。”
戏语,笑话。
《新唐书·隐逸传·陆羽》:“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詼谐数千言。”
【轻佻】释义:
亦作“轻窕”。谓行动不沉着,不稳重。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师轻窕,易震荡也。”《三国志·吴志·孙坚孙策等传论》:“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谓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
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至十八姨持盏,性轻佻,翻酒污醋醋衣裳。”茅盾《烟云》:“但是姓朱的那副轻佻浮薄卑劣的形态在他眼前闪动,他脸上发烧。”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二:“他有时也会原谅这个还没有出嫁的漂亮而轻佻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