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
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正月初一。
《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后汉书·党锢传·陈翔》:“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唐元稹《酬复言》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明史·彭韶传》:“正旦者,岁事之始。”
【除夕】释义:
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朋友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袁枚《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卢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