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正极大。
《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王弼注:“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公正无私。
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捨之则藏。”
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
明李贽《与梅长公书》:“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衡湘老乃有此儿,又不意衡湘老更有此侄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却依着正大道理做事,不依从他,这个自是神人共敬的。”柳青《铜墙铁壁》第五章:“石永公每当有群众在他面前拉谈起石得富这种‘不正大’的行为,就觉得是给党丢脸的事。”
雅正弘大。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雋永。”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孟氏而下,唯周子之《通书》,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刚正】释义:
刚直方正。
《后汉书·蔡茂传》:“茂喜宣刚正。”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大人刚正,不信鬼神。”明叶盛《水东日记·郑武安刚正》:“武安侯郑亨守大同,年已七十餘,刚正有为,一志为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献县老儒韩生,性刚正,动必遵礼。”
【刚直】释义:
刚强正直。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諛。”《新唐书·文艺传中·刘宪》:“希象,刚直不諂,终主爵员外郎。”《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临安府把文案呈上郡王,郡王是个刚直的人。”赵树理《张来兴》:“老张师傅名叫张来兴,当年在亳州是一把好手,后来因为脾气刚直,得罪了东家。”
【朴直】释义:
朴实率直。
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四十韵》:“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嘉乃高祖时踏弩之卒,想亦一朴直人。”《明史·西域传四·沙哈鲁》:“﹝沙哈鲁﹞山川环抱,饶畜产,人性朴直,耻鬭好佛。”杨朔《赤道雪》:“当地人之间自然也有纠纷,裁判纠纷的方法也朴直有趣。”
朴实率直。
汉陆贾《新语·辅政》:“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唐姚合《寄旧山隐者》诗:“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宋苏洵《上韩枢密书》:“谨撰其説,言语朴直,非有惊世絶俗之谈。”《金史·完颜赛不传》:“平章政事侯挚朴直无藴藉,朝廷鄙之。”明方孝孺《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元振坦夷愿谅……及其告归,特赐以诗,而以朴直称之。”
【正直】释义:
公正无私;刚直坦率。
《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蔡沉集传:“正直,不偏邪也。”《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宋苏轼《海市》诗:“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鐘。”郭沫若《雄鸡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顷襄王)的时代,正直的屈原更进一步遭受到迫害而被放逐。”
指正直的人。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
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
《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孔颖达疏:“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
不偏斜,不弯曲。
清林则徐《舆纤》诗:“不为丝绳留正直,此身谁到万峰头?”茅盾《耶稣之死》:“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邪僻】释义:
亦作“邪辟”。乖谬不正。
《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汉贾谊《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晋干宝《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红楼梦》第一百回:“薛蝌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品行不端的人。
《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