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自饬。
《宋书·谢景仁传》:“景仁性矜严整洁。”
亦作“整絜”。整齐而清洁。
《宋书·恩倖传·阮佃夫》:“﹝佃夫﹞於宅内开瀆,东出十许里,塘岸整絜,汎轻舟,奏女乐。”《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土床石枕,亦甚整洁。”
不混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多改隶於杂家,小説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
整治使清洁。
《清史稿·礼志四》:“故事,帝猎南苑或他所,射得麅、鹿,如尾蹏腑臟无伤者,虽小创必整洁之,备供献,伤多体缺者舍之。”
【干净】释义:
清洁。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着他洗的脖子乾浄,絶早州衙试剑来。”《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小人的船,新修整得好,又坚固又乾浄。”陈登科《活人塘》五:“每个同志把枪擦得更干净,更亮,更多杀几个敌人,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简洁。
阿英《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最大的发展,是加强了人物性格的特征与画面的干净洗练,并采用了透视法。”艾芜《百炼成纲》第三章:“他很满意他这次说话的干净和有条理。”
指相貌清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到生得乾净。”《红楼梦》第五六回:“原来不是咱们家的宝玉!他生的也还乾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他人还生得乾浄。”
清净;省麻烦。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楔子:“你着我如今嫁那个人去,不如出家倒也乾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倘若明日有人认出来,根究根原,连我也不得乾浄。”《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乾浄。”鲁迅《书信集·致唐弢》:“我看,对于这样的一个要求条件,还是不编干净罢。”
纯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老奴托赖二位官人洪福,除了本钱盘费,乾浄趁得四五十两。”
结束;了结。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一年一年的利钱滚上去,一年一年的债款加上去,永远不会有干浄的一日。”
精光;一点不剩。《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见浑家又歌了一曲,愈加忿恨。恨不得眼里放出火来,连这龙华寺都烧个乾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浄,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曹禺《日出》第二幕:“李先生,可当的都当干净了。”
完全。《西游记》第二十回:“老官儿,你若以相貌取人,乾浄差了。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既是素的,等老身吃。老身乾浄眼花了,只当做荤的来。”
干脆。
宋沉端节《菩萨蛮》词:“酒醒初破梦,梦破愁无那。乾浄不如休,休时只恁愁。”宋沉端节《喜莺迁》词:“闷酒孤斟,半醺还醒,乾浄不如不醉。”
10.犹言敢情。《西游记》第七五回:“这大圣忍不住,赥赥的笑出声来。乾浄他不宜笑,这一笑笑出原嘴脸来了。”《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迟了一回反乱起来,説不见了一锭银子。乾浄就是他学三寸货,説不见了,由他慢慢儿寻罢。”
【整齐】释义:
有秩序,有条理。
《商君书·赏刑》:“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太白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杜陵之整齐严肃为正。”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语言中的对偶和排比,的确可以构成形式的美。”
整治;使有条理;使齐一。
《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刘岳﹞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隔着江,整齐着嗓子,又试了几番喊话,然而一点反应也没有。”
端正。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人。”
齐全。
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凌乱】释义:
杂乱无次序。
南朝宋鲍照《舞鹤赋》:“轻迹凌乱,浮影交横。”南唐张泌《春晚谣》:“凌乱杨花扑绣帘,晚窗时有流鶯语。”宋梅尧臣《襄城对雪》诗之一:“飘颻初縈林,凌乱欲侵席。”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然孙毓推衍毛义,未免凌乱,不如郑説之有条理。”巴金《春》十二:“池畔一株柳树下面一张桌子刚刚空出来,几把竹椅子凌乱地摆在四周。”
淩亂:杂乱;纷乱。
南朝梁何逊《和刘谘议守风》:“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唐唐彦谦《秋晚高楼》诗:“晚蝶飘零惊宿雨,暮鸦凌乱报秋寒。”宋梅尧臣《和寿州宋待制九题·春暉亭》:“春风实无几,凌乱枝上花。”
【杂乱】释义:
多而乱;无秩序、条理。
《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语多虽杂乱,説尹终在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冰心《超人》:“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沉。”
指使之杂乱。
宋梅尧臣《碧云騢》:“吕夷简引用医官陈巽,杂乱士人始也。”
【混乱】释义:
杂乱;无条理,无秩序。
《隶释·汉高眹修周公礼殿记》:“礼乐崩坥,风俗混乱。”晋渴洪《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南史·羊侃传》:“时景(侯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復次序。”明张萱《疑耀·虉字辨》:“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而诸説纷纷也。”
使混乱;扰乱。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璟(宋璟)谓左右:‘恨不先打竪子脑破,而令混乱国经。’”《红楼梦》第六五回:“二姐听见马闹,心下着实不安,只管用言语混乱贾璉。”
不安定。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芜杂】释义:
杂乱。
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尝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於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宋六十家词》,已病芜杂,识者宜分别观之。”鲁迅《<朝花夕拾>小引》:“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邋遢】释义:
行路貌。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明屠隆《昙花记·从师学道》:“我两人邋遢云游,止求衣食,岂能度人?”端木蕻良《乡愁》五:“忽然是房东邋遢鞋声,在窗户底下走过。”
鄙陋糊涂。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明梁辰鱼《红线女》第三折:“好笑那田家翁做人来真邋遢,困腾腾像半死的虾蟆。”《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凭你是个龚遂、黄霸这等的循良,也没处显你的善政,把那邋遢货荐尽了,也荐不到你跟前。”
肮脏;不整洁。
《快心编三集》第八回:“若像邋遢的妇女,头毛未必便黄,只因不掠不梳,尘垢蓬鬆。”老舍《四世同堂》四三:“他不大好干净,可是那都因为他没有结婚,他若是有个太太招呼着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你这个邋遢货,比苍蝇还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