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奋发。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唐李咸用《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明李东阳《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奋发】释义:
大发。形容气或风之发生猛迅而不可遏阻。
《楚辞·大招》:“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振作,振奋。
《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董卓悖逆,为天下所讐,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旧唐书·忠义传下·颜杲卿》:“愤羣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清顾炎武《与人书十三》:“诚得此论而用之,未必无一二才杰之士自兹而奋发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我希望,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
【奋起】释义:
奋然起立;振作起来。
《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子训﹞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宋叶适《息虚论二》:“昔之所谓楚、汉、隋、唐多事之时,所以奋起而立功名者,岂必若是之泯泯默默,使少壮至於耆老而终不见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
有力地举起。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奋起拳头,连连打去。”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振作】释义:
兴起。
唐张说《先天酺宴序》:“是日六乐振作,万舞苒弱。”《宋史·乐志五》:“皇帝乘大輦出大次,乐正撞景钟,鼓吹振作。”《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
奋发。
《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自石晋臣事夷敌,中原至今丧气,一时不能振作。”《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此时制臺正想振作有为。都説:他的人是个好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看着朝政日衰,知道难期振作,就搬到山海关外锦州府去住家。”
【昂扬】释义:
奋发向上;激昂。
郭小川《送同志们》诗:“同他们一起迈着昂扬的步伐。”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声音完全听清楚了!像山洪、像裂帛,昂扬、悲壮,透过监牢层层的铁壁,传到四个青年的耳朵里。”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浪花拍击工人们,好像要使人们的情绪更加昂扬!”
【高昂】释义:
高峻挺拔。
唐李成《山水诀》:“路须曲折,山要高昂。”
高高地扬起。如:高昂着头颅,走向刑场。
指声音、情绪等向上高升。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三章:“同志们个个像小老虎似地,士气分外高昂。”
昂贵。
《南方周末》1992.9.18:“平时出外跑推销,骑自行车太累,乘‘的士’车费高昂。”
【委靡】释义:
柔顺。
南朝梁王僧孺《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嫣妍,含辞恣委靡。”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一日即位,无所易置,左右驱使皆委靡听顺,无一人敢偃蹇者。”
颓唐,不振作。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明史·范济传》:“邇来士习委靡,立志不弘,执节不固。”沙汀《催粮》:“汪二是个矮架子青年农民,骨骼宽大,气色却很委靡。”
【消沉】释义:
亦作“消沉”。消逝。
唐元稹《刘阮妻》诗:“桃花飞尽秋风起,何处消沉去不来?”宋司马光《澹树石屏》诗:“请鐫好事名,千古无消沉。”明沉谦《二郎神》词:“嘆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叶圣陶《倪焕之》三:“他听见自己求救一般的讲说的声音,同时总伴着各种噪音,甚至自己的声音反而消沉在噪音里。”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啊,(昂头哀诉)惨淡的月光呀,你快消沉了吧!我所渴望着的太阳!我的生命!我的光!你怎还不出来照临?”
情绪低落。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六:“瑰癖消沉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茅盾《追求》六:“可是前天起,我不悲观不消沉了,我转为积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余永泽和王晓燕虽然都写信劝她不要这样消沉,劝她快活起来;她自己也有时惊异自己小小年纪怎么竟有了这种可怕的衰老的心境。”
【颓丧】释义:
消极;颓唐。
章炳麟《俱分进化论》:“吝惜身命希於苟安而止者,所在皆是。风教陵迟,志节穨丧,其进於恶也,盖已甚矣。”
頽喪:消极;颓唐。
《红楼梦》第七六回:“因又嘆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頽丧了些!’”杨朔《火并》:“他的脸色惨白,神气十分颓丧,已经失去漂亮的光彩。”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从他的颓丧的样子看起来,他一定受过很大的磨折才逃跑回家来的。”
【颓废】释义:
倾圮荒废。
《后汉书·翟酺传》:“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頽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一本作“穨废”。唐高彦休《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丞相范阳公为太清宫使,因命葺修頽废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且其地原有二贤祠,今虽頽废,而双冢屹然见存。”冰心《寄小读者》十六:“虽然有的只是颓废剥落的城垣宫殿,却都令人起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呵!”
衰颓废弛。
《明史·周嘉谟等传赞》:“光熹之际,朝廷多故。又承神宗頽废之餘,政体怠弛,六曹罔修厥职。”
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一个穿着灰布棉袍、留着一头颓废的长发、有个长而难看的驴脸,约莫三十岁的男子说了话。”
穨廢:颓毁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