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宋周密《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清孙枝蔚《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张弦《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秦慕平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忠告】释义:
真诚劝告。
《论语·颜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唐贾岛《送南卓归京》诗:“长策并忠告,从容写玉墀。”
真诚的劝告。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徵茶太纷扰。”鲁迅《花边文学·论重译》:“穆木天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
【箴规】释义:
告戒规劝。【规戒】释义:
规劝告诫。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经典规戒,弗闻弗览,玩弄褻宴,是耽是务。”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安国挺然不屈,不独纳忠於先帝,亦尝以苦言至计规戒其兄。”郭沫若《蒐苗的检阅》:“说这种话的人大抵是不怀好意的,但在我们听来,也不失为是一种规戒。”
【蛊惑】释义:
迷乱;惑乱。
汉王符《潜夫论·潜叹》:“末世则不然,徒信贵人骄妒之议,独用苟媚蛊惑之言。”唐白居易《古冢狐》诗:“何况褒姒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明史·毛玉传》:“玉即抗疏歷叙武宗时事,劝帝戒嗜欲,杜请託,以破侥倖之门,塞蛊惑之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在己则脂韦突梯,以佞满人已耳;而天下受其蛊惑者,乃较诸出于贱儒元恶之口为尤甚。”
迷惑;诱惑。
南朝梁刘勰《灭惑论》:“糜费产业,蛊惑士女。运迍则蝎国,世平则蠹民。”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上散青苗钱于设厅,而置酒肆于譙门;民持钱而出者,诱之使饮,十费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顾也,则命娼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清李渔《玉搔头·情试》:“只因这两个小人在侧,终朝蛊惑宸聪,以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