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集;聚合。
《魏书·张彝传》:“遂召集百僚督责之。”唐元稹《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因召集老艾十餘人与之坐。”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安得徧徵故籍,召集名流,一一订正之。”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三:“每逢星期一召集一次外国新闻记者,报告军事和政治上的情形。”
【聚集】释义:
会合,集中;凑在一起。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前逆臣钟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竇奉﹞母死将葬,未窆,宾客聚集。”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香河具》:“本武清县地,辽於新仓置榷盐院,因居民聚集,置香河县。”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这个革命的结果,将使工人阶级有可能聚集力量因而引导中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调集】释义:
调选迁转。
《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唐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唐崔晤、李仁钧二人中外弟兄,崔年长於李。在建中末,偕来京师调集。”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相国揆,以进士调集在京师。”
征集;调动使集中。
明海瑞《赠总督府洋山凌公平罗旁序》:“诸凡调集兵餉,练选才武,相机肃令,暨分哨道定所往,虽行军故事则然,昔之人有行之,而公益加详慎矣。”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烟费》:“时诸军集省会者,驻防满兵,督抚提标兵,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孙犁《秀露集·琴和箫》:“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
【集中】释义:
把分散的汇聚到一起。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一》:“民主绝对不是无政府状态,集中也绝对不是独裁的意义。不民主的集中才是独裁,不集中的民主才是无政府状态,两者都是要不得的。”巴金《家》七:“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丁玲《一天》:“水声继续的响着,陆祥的思想就越不能集中。”
【集合】释义:
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使聚集。
《汉书·匈奴传下》:“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章炳麟《文学说例》:“若《释詁》所陈……诚以八代殊名,方国异语,靡不集合焉尔。”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八章:“毛主席上井冈山,开头人很少,吹一声哨子就集合起来了。”如:集合队伍。
集体,团体。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惟近来出杂誌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
数学名词。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如全部自然数就成一个自然数的集合,一个单位的全体人员就成一个该单位全体人员的集合。简称“集”。
【集结】释义:
指武装力量聚集到一处。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有的敌人刚一集结,就被打掉了一半。”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沟口里的山岔中集结,准备渡河。”
泛指许多人聚集到一处。
《扬子晚报》1990.7.9:“50多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相继集结出事海域。”
【解散】释义:
离散;分散。
《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唐柳宗元《答问》:“交游解散,羞与为戚,生平嚮慕,毁书灭跡。”清姚鼐《于朱子颖群斋》诗:“万里解散復会合,并有百锦囊压輈。”鲁迅《野草·好的故事》:“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融化。
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见天阴道胶水解散,恰天晴説皮糙燋黧。”清李调元《月会气候图说》:“冻结於冬,遇春风而解散。”
遣散;强制取消。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於毕命,投死无悔。”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盖平时亦家口老弱充数,及降时造册解散,则水落石出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二:“他忽然说,賑灾会被解散了。”
解除;解决。
《魏书·太宗纪》:“丙子,大赦天下。西河张外、建兴王绍,自以所犯罪重,不敢解散。”《隋书·王劭传》:“藩决难解者,明当时藩鄣皆是通决险难,皆解散也。”清李渔《奈何天·巧怖》:“等袁老爷回来,把我送上门去,我自有好话为你,或者连那场人命都解散了,也不可知。”
指文体摆脱旧的束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元子》:“大概六代以还,文尚俳偶,至唐李华、萧颖士及次山辈,始解散为古文。”
见“解散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