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造就
【全拼】 zàojiù
【释义】
  • 培养使有成就。

    元刘壎《隐居通议·礼乐》:“虽勉自造就,力昭其苦心,使得峥嶸,略慰平生,而有不能也。”清魏源《筹海篇三·议战》:“欲造就边才者,必用留心边事之督抚始。”老舍《四世同堂》五:“他不能相信她的本质就是不堪造就的。”

  • 造诣,成就。

    萧乾《鹏程》三:“如今,教会看他有造就,特意派他出洋留学去。”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三:“她所期望他的是做一个好的医生,做一个技术上极有造就、极有贡献的医生。”谌容《人到中年》四:“两名有造就的眼科医生,一个已经倒下去了……一个即将离去。”

  • 制作成;制造成。

    《元典章·工部一·缎疋》:“各处提调官督责局官人等亲临,监视人匠如法织造,无粉糨匀密,造就堪好缎疋。”太平天囯黄从善《诏书盖玺颁行论》:“当此之时,固当立成简册,垂文字於千秋;造就编章,仰规模於万世。”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只要再造就干粮,人们临时可以最后收拾一下就离开村子。”

  • 【例句】 1、他年少时的毅力和勤奋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
    2、 衰弱之躯造就薄弱意志。
    3、 革命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
    4、 这两年的艰苦工作能把他造就成材.
    【近义词】 1. 造就 - 培养

    【培养】释义:

  • 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

    《孟子·公孙丑上》“持其志,无暴其气”宋朱熹集注:“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俺主人培养出牡丹芽。”清黄钧宰《金壶逸墨·放鱼》:“不必持斋茹素,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

    《宋史·苏轼传》:“軾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清曾国藩《新宁刘君墓碑铭》:“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穫不计世,庸詎知留貽子孙者,不更大乎?”陶行知《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陶行知《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我们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

  • 蓄养,蓄积。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一宿无话,巴不到次日培养着精神。”

  • 方言。修葺;养护。

    沙汀《丁跛公》:“培养房子?这样的年岁,还讲究啥外表呵,又不是住在露天坝里的。”

  • 2. 造就 - 培育

    【培育】释义:

  • 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秦牧《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人们已经培育出数以千计的菊花品种。”

  • 指使某种情感得到发展。

    冰心《寄小读者》三:“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它,培育它,促进它。”叶君健《曙光》十四:“这种情感还要酝酿,还是培育,只有这种情感饱满,才能迸发出力量来。”

  • 培养教育。

    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四章:“请求山里派一个党的工作人员来,从政治上培育这支小部队的成长。”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 3. 造就 - 塑造

    【塑造】释义:

  • 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三节:“中国从先秦以来就有发达的造型艺术,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像的输入,也开始塑造佛像。”

  • 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秦牧《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艾芜《谈短篇小说》:“同一社会中,也因时代的不同,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应当有所不同。”

  • 4. 造就 - 成就

    【成就】释义:

  • 完成;成功。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后汉书·南匈奴传》:“孝章皇帝圣思远虑,遂欲见成就,故令乌桓、鲜卑讨北虏,斩单于首级,破坏其国。”宋文天祥《胡笳曲》序:“琴罢,索予赋胡笳诗,而仓卒中未能成就。”《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千难万难,到得今日方得成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 造就;成全。

    《汉书·张禹传》:“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宋苏轼《刚说》:“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洪深《包得行》第四幕:“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你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 成材,成器。

    汉焦赣《易林·乾之离》:“胎生孚乳,长息成就,充满帝室,家国昌富。”《北齐书·高阳王湜传》:“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 成为。

    《四游记·国王去蓬莱山修行》:“妾乃寡居,见君堂堂一表,愿奉桃与君,成就一对夫妇如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只有他那买古董,却另外成就一种癖性,好好的东西拿去他不买,只要把东西打破了拿去,他却出了重价。”

  • 业绩;作出的成绩。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苏秦其所成就,虽不足道,使其有二顷之田,其能佩六国相印乎?”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奇女子》:“郑当以文学进,而无大成就。”冰心《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 【反义词】 1.造就 - 摧残

    【摧残】释义:

  • 毁损,使残败。

    汉张衡《西京赋》:“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唐寒山《诗》之一九一:“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明唐顺之《公移》:“据该道报称:刘庄一场,将次成巢,贼虽摧残已甚,而蹢躅可虞。”清汪懋麟《春夜雨中即事》诗之一:“絃管声中夜漏迟,满天风雨不曾知。梨花一树摧残了,可惜将开未放时。”沈从文《会明》:“一切的风雨寒暑,不能摧残它。”


  • 2.造就 - 摧毁

    【摧毁】释义:

  • 彻底破坏。

    《周书·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宋苏辙《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懊来桥》:“家徙,垣屋摧毁,小楼内湖山如故。”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上级命令必须组织我方的一切重炮火力摧毁那个阵地,打散敌人的首脑机关。”

  • 谓悲伤之极而损及身体。

    宋苏轼《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明李东阳《奉议大夫刑部郎中何君墓志铭》:“士大夫闻者皆悼君贤弗克寿,且奇孟春才;哀其摧毁骨立又贫甚,贷而将事。”


  • 3.造就 - 毁灭

    【毁灭】释义:

  • 因居丧过哀而亡身。

    汉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丧亲尽礼,几于毁灭。”《后汉书·周磐传》:“﹝周磐﹞后思母,弃官还乡里。及母殁,哀至几於毁灭。”《宋书·隐逸传·戴颙》:“顒年十六,遭父忧,几於毁灭,因此长抱羸患。”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诚非毁灭,所能投报。”

  • 摧毁消灭。

    续范亭《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二十六年来,由于事实的考验,才知道毁灭世界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法西斯主义。”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 【相关词】 《制造好人》 《口才造就一生》 《美人制造》 一造 一造子 三大改造 上造 不使人间造孽钱 不可造次 不堪造就 不敢造次 不造 两造 中国制造 中国建造 主情造意 乡壁虚造 乾坤再造 乾造 交造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