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杂徭
【全拼】 zá yáo
【释义】
  • 封建社会徭役之一。其剥削范围及剥削程度随统治者需要而定,无严格规定。

    《唐六典·户部·郎中员外郎》:“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旧唐书·杨炎传》:“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清史稿·食货志一》:“清因明之旧,卫屯给军分佃,罢其杂徭。”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夫役--又叫杂徭。北宋夫役,表面上是按人丁户口科差。但官户、形势户享有免役特权。”

  • 【例句】
    【相关词】 “杂烩” 《世界》杂志 《伤寒杂病论》 《国家地理杂志》 《杂宝藏经》 《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浪矢解忧杂货店》 《海行杂记》 《经史百家杂钞》 《解忧杂货店》 七杂八色 不杂 丑杂 且介亭杂文 丛杂 东方杂志 乌杂 乖杂 乱杂 乱杂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