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因为。
《水浒传》第四四回:“原因押送花石纲,要造大舡,嗔怪这提调官催併责罸他,把本官一时杀了。”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前此据豫工川运两次开捐,原因河务军需浩繁。”《文明小史》第一回:“我説这话,并不是先存了秦始皇愚黔首的念头,原因我们中国,都是守着那几千年的风俗,除了几处通商口岸,稍能因时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近来学生多有为麻雀、扑克或阅恶劣小说等不正当之消遣,此固原因于其人之不悦学。”
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明朱有燉《仗义疎财》:“猛听的説原因,駡的那李山儿实是狠!”《霓裳续谱·张居瑞收拾琴剑书箱》:“拷红娘问原因,草桥惊梦,衣锦荣归,风流整顿。”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二:“归根结底,不过一个原因,就是他太忠实于剧本上的一点一撇,而太不忠实于他们所扮演的剧中人的思想了。”
【原由】释义:
缘由;来由。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寻问莫知原由。”一本作“源由”。《英烈传》第七回:“那人即同三个人拦路就拜,太祖慌忙扶起,问他们来见的原由。”清李渔《怜香伴·缄愁》:“你把得病的原由,説来我听着。”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老卢家对火装烟,就小声地一五一十,把老王太太暴躁的原由,根根梢梢,告诉了他们。”
【因为】释义:
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四折:“因为二郎与那吒神,在玉结连环寨饮酒,射破锁魔宝镜,走了两洞妖魔。”《水浒传》第六三回:“因为此人性急,人皆呼他为‘急先锋’。”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因为我正闹病,需要息休,只好晚些出发。”
【结果】释义:
佛教以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
《坛经·付嘱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伏愿来吉祥於天下,脱禁錮於人间。既往修来,收因结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既已种因,终当结果。”
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四海称扬,得了个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巴金《怀念萧珊》:“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他自己。”
成就;成果。
清李渔《巧团圆·解纷》:“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茅盾《陀螺》五:“现在她老人家已经把一天工作的结果分成了六七小堆,等待照例的同时分配,因为孩子们嚷得太厉害,就先给了。”
谓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们且结果了那个绑的去,与你拔了这眼中的钉子呢。”《水浒传》第四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财物,早晚间要教包节级牢里做翻他两个,结果了性命。”鲁迅《呐喊·药》:“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
引申指料理丧葬事项。
《水浒传》第二二回:“宋江道:‘这箇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红楼梦》第一○七回:“贾母又道:‘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