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迂回”。
亦作“迂迴”。曲折回旋。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緜联邪亘,侧直齐平”注:“迂回处谓之邪亘,平正处谓之侧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迴,顿曲而上,可高六丈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木兰伐官木者,遥见对山有数虎,悬崖削壁,非迂迴数里不能至。”刘白羽《长江三日》:“船常常在很狭窄的两面航标之间迂回前进,顺流驶下。”
不直捷;牵强。
《南齐书·文学传论》:“一则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存巧綺,终致迂回。”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其义迂回,皆不足取。”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为人后者不入》:“郑注亦迂迴难通。”
指绕向敌侧或敌后进攻敌人。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等我们进村后,你们分成两股向村边迂回。”杨朔《百花山》:“这支小部队一路往前钻,时而迂回,时而包围……把敌人从潜伏的角落里掏出来。”
【曲折】释义:
曲折:1.弯曲。
《通典·州郡十三》:“巴山古捍关,楚肃王拒蜀处。今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元柳贯《浦阳十咏·潮溪夜渔》:“两岸櫟林藏曲折,一篝松火照微茫。”《红楼梦》第十七回:“其水愈加清溜,溶溶荡荡,曲折縈紆。”朱自清《荷塘月色》:“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委曲,详细情况。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创少瘳,又復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復往。’”宋苏洵《议修礼书状》:“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虽午夜必起披览,召见军机大臣,指示曲折,万里如禁闥。”郑振铎《桂公塘》:“他是一个地理鬼,镇江的全城的街巷曲折,都烂熟在他的心上。”
犹宛转。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宋叶适《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公曲折譬晓,又大悟。”清黄宗羲《<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元以后,直致而少曲折。”秦牧《<语林采英>后记》:“他们能够……历历如绘地描绘复杂事物,曲折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几乎没有一个不经过艰苦攀登的历程。”
曲意承顺。
《后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輒諮问之。典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旧唐书·刘迺传》:“执事虑过龟策,文合雅誥,岂拘以琐琐故事,曲折因循哉?”
指错综复杂的情节。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正惟作诗之多,则其中甘苦曲折,无不经歷。”老舍《四世同堂》四五:“金三爷是爱面子的。不错,他很喜欢这个外孙子。但是,假若这个外孙的祖父不是钱默吟,他或者不会花许多钱给外孙办三天与满月的。有这一点曲折在里面,他就渴望在办事的时候,钱亲家公能够自天而降,看看他是怎样的义气与慷慨。”
本指曲调的高低上下。亦指曲调的谱式。
《隋书·音乐志下》:“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相同。”章炳麟《辨诗》:“汉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朱自清《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曲摺:弯曲。亦指屈膝。
《隐居通义·诗歌七》引元李谦思《读文山诗作》诗:“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
【径直】释义:
简捷;率直。
宋司马光《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如此则政事归一,吏员不冗,文书不繁,行遣径直。”明李东阳《明乔君墓志铭》:“﹝乔凤﹞善交际,动无物迕,径直自信,不甚为形迹。”清谭嗣同《论艺绝句六篇》之三“曾听贞元乐府来”自注:“新乐府,工者代不数篇,盖取声繁促而情易径直,命意深曲而辞或嘽缓。”章炳麟《<革命军>序》:“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知而能恢发智识,则其所化远矣。”
直接;一直。
《元典章新集·朝纲·行移》:“各道宣慰司隶属行省,行宣政院非其所统,径直札付,於理未应。”《西游记》第四四回:“﹝大圣﹞呼的吹去,便是一阵狂风,径直卷进那三清殿上。”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林道静就在这样漆黑的大风雨之夜,从庙里径直奔到了海边。”
简直。
郭沫若《中苏文化之交流》:“唐宋以来的民间文学,自敦煌所存的唐代‘变文’多数发现以后,那烙印的深刻径直是可以惊人的。”郭沫若《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