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迂缓
【全拼】 yūhuǎn
【释义】
  • 迟滞;缓慢。

    《艺文类聚》卷五二引汉王粲《儒吏论》:“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於讲堂之上,游於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迂缓,弗能得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陈思《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吴组缃《山洪》二五:“于是他使劲揉着眼睛,轻轻吐了一口迂缓的气。”

  • 【例句】 1、铁尔河是一条宽阔,迂缓浑浊的河。
    2、 迂缓误事。
    【近义词】 1. 迂缓 - 急促

    【急促】释义:

  • 褊急。

    《书·洪范》“曰急,恆寒若”孔颖达疏引汉郑玄曰:“急促自用也。言人君急促太酷,至恆寒之气来应之。”柔石《二月》二十:“我看你近来的态度太急促,像这样的办事要失败的。”

  • 犹迅速。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晦菴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唐仲友出乎不意,一时迎接不及。”柯岩《东方的明珠》一:“他急促地拉开了客厅的门。”

  • 快而短促。

    清何洯《竞渡歌》:“轻扬楚些三山落,急促吴謳十里闻。”韩北屏《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歌声凄厉、简直像在呼号,再配上急促剧烈的动作,那种抢天呼地的歌舞,真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 指时间仓促。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少奶奶:]等我多想想,(顿)现下太急促了。”

  • 犹紧迫。

    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一个重要的节目,一项急促的宣传任务,报纸往往要组织相应的版面。”

  • 【反义词】 1.迂缓 - 缓慢

    【缓慢】释义:

  • 亦作“缓漫”。不迅速,迟缓。

    《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唐孔颖达疏:“正直者失於太严,故令正直而温和;宽弘者失於缓慢,故令宽弘而庄栗。”唐皎然《诗式·诗有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漫而为冲澹。”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嬈,行步缓漫,多饰繁华。”汪东《法国革命史论》:“巴黎市民,不耐议院举动之缓漫,大举围议院。”巴金《寒夜》二九:“母亲也看得出他在用缓慢的脚步走向死亡。”


  • 2.迂缓 - 舒缓

    【舒缓】释义:

  • 懈怠,废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后汉书·卢植传》:“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

  • 从容;缓和。

    晋潘岳《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明吴承恩《寿熙台潘公八帙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餘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苏报》被封后,余与陈独秀继创《国民日日报》以善其败。但论调之舒缓,即远较《苏报》之竣急有差。”

  • 指行动迟慢。

    《北齐书·崔赡传》:“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赡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免归。”《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怀恩为人雄重寡言,应对舒缓,然刚决犯上。”宋叶适《齐云楼》诗:“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 宽松。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剥讫,即编为巴篱,随宜夹缚,务使舒缓。”

  • 平缓。

    郭沫若《海涛集·神泉(二)》:“倒也并不是怎么高的山,在舒缓的斜坡上走了四五里路,已经到了没有人烟的地方。”


  • 【相关词】 乖迂 书迂 停迂 回迂 夐迂 怪迂 恢迂 拘迂 曲迂 深迂 痴迂 的迂腐 盘迂 萦迂 谬迂 迂久 迂介 迂倪 迂傲 迂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