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
唐谷神子《博异志·白幽求》:“幽求犹疑未敢前。”《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老舍《神拳》第一幕:“大哥,还犹疑什么呢?该死,活不了!输了命,不能输了理!”
【犹豫】释义:
亦作“犹移”。迟疑不决。
《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明沉鲸《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邹韬奋《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六一意尚犹移。经不得方蛟‘毛遂自荐’,一力担承。方六一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清黄生《义府·犹豫》。
【踌躇】释义:
踯躅,徘徊不进。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驥踌躇於弊輂兮。”王逸注:“踌躇,不行貌。”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丁玲《韦护》第二章:“一到门边,便听着有那响亮的笑声,他不觉心一动,脚就踌躇了。”
犹豫,迟疑不决。
《楚辞·九辩》:“事亹亹而覬进兮,蹇淹留而踌躇。”晋潘岳《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唐姚合《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诗:“酬章深自鄙,欲寄復踌蹰。”清洪昇《长生殿·疑谶》:“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鲁迅《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研究,反复思量。
《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赵衰、狐偃等因与秦臣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復国之事。”清薛福成《筹洋刍议·邻交》:“窃尝为日本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朝鲜、琉球也。”叶圣陶《线下·孤独》:“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从容自得。
《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成玄英疏:“踌躇,从容也。”《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阳迈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絶復苏。”清孔尚任《桃花扇·移防》:“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迟疑】释义:
亦作“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
《后汉书·董卓传论》:“然犹折意縉绅,遟疑陵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南朝梁江洪《咏舞女》:“斜睛若不眄,当转復迟疑。”《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不是小子推托,祇为高老有些古怪,不容易説话,所以迟疑。”贾植芳《我乡》:“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
【坚定】释义:
(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晋刘琨《书》:“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脩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毛泽东《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使坚定。
老舍《黑白李》:“上礼拜堂去祷告,为是坚定良心。”
【果断】释义:
果敢决断,不迟疑。
《书·周官》:“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孔颖达疏:“惟能果敢决断,乃无有后曰艰难。”唐陈子昂《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尚书远略英谋,临机果断。”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么绵软,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却能做出果断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