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应募
【全拼】 yìngmù
【释义】
  • 响应招募。

    《史记·大宛列传》:“騫以郎应募,使月氏。”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勑既行下,远近咸知,各悉投名,争前应募。”田汉《<电影戏剧表演术>序》:“读《<五奎桥>自序》,知道洪先生在第一次大战中激于正义感,应募过……对德远征军。”

  • 【例句】 1、她儿子于两三年前入伍。
    2、 ,入伍
    3、 那个而来的人同意当兵,拿出半英镑作为双方成交的酒钱。
    4、 他加入空军对敌作战。
    【反义词】 1.应募 - 分发

    【分发】释义:

  • 清制,道府以下非实缺人员分省发往补用者,谓之“分发”。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刺史新闻》:“有云南刘某入京謁选……未一年,掣籤得县丞,分发河南。”

  • 分派。

    《廿载繁华梦》第十五回:“餘外为妾的,却令二房伍姨太在厢厅招呼,先分发几名跟人,伺候男客。”沈从文《失业》:“中了选,才分发到这小县城来办事。”

  • 分别给与。

    《廿载繁华梦》第十五回:“嘱令冯少伍到省,即打点分发,送与乡中各人得银项。”《蔡廷锴自传·周游列国》:“乘客均下机休息十分钟,再登机后,机上招待员分发咖啡、面包各物与乘客充早餐。”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先生推出那一小碗女人给他特备的干菜炒肉丁,他把它分发给孩子们。”


  • 2.应募 - 募集

    【募集】释义:

  • 广泛征集。

    鲁迅《书信集·致陈烟桥》:“中国的木刻,已经象样起来了,我想,最好是募集作品。”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一:“我那时有过这样一种打算,想到南洋去,向侨胞募集一些款项来办报或者搞其他的文化工作。”


  • 【相关词】 “出丑效应”  对应  应是绿肥红瘦  龙应台 《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罗文应的故事》 一呼百应 一响百应 一应 一应俱全 丁达尔效应 万应灵丹 万应灵药 万应锭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不可逆反应 不应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