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应承
【全拼】 yìngchéng
【释义】
  • 应允;承诺;承认。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你只要应承了这一首诗,倒被我勒掯的情和睦。”《红楼梦》第九四回:“别説他干了没有,就是干了,一个人干了混账事也肯应承么?”巴金《家》三二:“如果觉民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的子弟,而叫觉慧代替他应承了这件亲事。”

  • 照应。

    元本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汉既忝在邻居,你但放心前去,若是宅上有些小欠缺,老汉自当应承。”

  • 【例句】 1、这件事他一口应承下来了。
    2、 他对什么事情都满口应承
    3、 应承履约
    4、 “行了,您哪,”警察满口应承,并且轻轻碰一碰他的帽沿。
    【近义词】 1. 应承 - 允诺

    【允诺】释义:

  • 允许,同意。

    《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窥其官之所欲应而允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大》:“燕子谷黄八官人放利债,同往贷之,宜必允诺。”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 2. 应承 - 同意

    【同意】释义:

  • 同心,一心。

    《孙子·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即罪温。”宋叶适《潼川府修城记》:“上下同意,誓必死守。”

  • 谓意义相同;意旨相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汉王充《论衡·辨祟》:“明与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下信用不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二:“﹝黄公绍《韵会举要·十灰》﹞:‘臺,观四方而高者也。从至,高省声,与室屋同意。’”

  • 指用意相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死者必着唐巾,丧必着唐冠,亦大抵与湖南同意。”

  • 犹赞成。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通信(复张孟闻)》:“读了来稿之后,我有些地方是不同意的。”峻青《海啸》第三章:“真拿你没办法。那好吧,我同意啦。”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你这种硬干的办法,我是不同意呵!”

  • 3. 应承 - 应允

    【应允】释义:

  • 答应,允许。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乾娘应允,和王婆谢了吴教授自去。”《三国演义》第十六回:“纪灵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应允。待其不中,那时凭我厮杀。”《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宋信与张寅不知其意,只道是敬他才美,十分快活,满口应允。”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对他应允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权利吗?”

  • 4. 应承 - 答允

    【答允】释义:

  • 同意;应允。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他老先生还答允出面来募捐,好在慰劳出征家属的时候多办点东西。”沙汀《替身》:“﹝烂狗﹞要紧的是那把兄弟已经答允了通融,于是跟定保长飘飘荡荡就走。”

  • 5. 应承 - 答应

    【答应】释义:

  • 感应,回应。

    《后汉书·五行志一》“灵帝熹平五年夏,旱”李贤注引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 回答;答覆。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也不答应,同了张霸,和那一般恶少,转身就走。”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 同意;应允;允许。

    巴金《纪念雪峰》:“我劝他也不要答应,我说事情难办。我想的是他太书生气,鲠直而易动感情。”杨沫《难忘的悠悠岁月》:“我只得求和我同座位的工人模样的一家人,帮我拿东西,他们慷慨地答应了。”

  • 应酬;应付。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如今官府难答应,哥哥平日所行,教与兄弟些。”

  • 伺候;服役。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昌﹞对老婆説:‘那箇养娘依旧教他伏侍小姐,等他两箇作伴,做些女工,不要他在外答应。’”《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晁夫人﹞分咐説:‘你要答应的好,孩子满月,我赏你们;要答应得不好,一个人嘴里抹一派狗屎。’”

  • 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焦桂花》:“内库库房柱上有嘉靖间一帖……后书答应焦桂花传。”清梁章鉅《称谓录·列宫》:“《明史》御前近侍太监有答应、长随诸称,今以为宫女之称耳。”清梁章鉅《称谓录·列宫》:“本朝贵人位妃嬪之下;而贵人之下,即是常在、答应。”

  • 犹供应。

    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乃内库供用库,答应钱粮之所。”

  • 【反义词】 1.应承 - 推搪

    【推搪】释义:

  • 推托搪塞。

    蓝思陈寿荪《英雄母亲》:“我看你是存心的来推搪。”黄谷柳《虾球传·大鹏湾历险》:“所长知道对方来意不妙,推搪道:‘这件事我不能作主。’”


  • 【相关词】 “出丑效应”  对应  应是绿肥红瘦  龙应台 《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罗文应的故事》 一呼百应 一响百应 一应 一应俱全 丁达尔效应 万应灵丹 万应灵药 万应锭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不可逆反应 不应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